不单是诚品文案,台湾竞选广告同样精致!

印象中,台湾竞选广告历来都不乏精品。

之前的马英九、蔡英文都贡献了不少谈资,这次轮到了74岁的老选手宋楚瑜。

近日,宋楚瑜一则以“泥巴形象”为主题的参选广告在社交网络上传开来。

当你用一个载体来充当你叙事的意象时,这则广告里的文案可以说是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并且能够在视角上以小见大的范本。

 

也许

人生中许多突如其来的考验

就像泥巴丢到自己的身上

一开始

你会受到惊吓,甚至气愤,甚至恐惧

然后,你渐渐会去思考

到底这些泥巴里有什么成分

是命运强压给你的,还是复杂的人性纠结造成的

或是欲望的反弹,也可能是自找

但不管是什么

你把它当作侮辱,当作压力,当作挫折

我却当成成长的养分

你可以想

泥巴对农夫的意义

泥巴对一朵花的重要

或许是你其中的一棵树

让你茁壮成长的养分

有温暖的阳光和丰沛的雨水

也有腐臭的粪便和遭受恶意的攻击

不会都是美好顺利的

也不该都是美好顺利的

没有这些不美好的淬炼

人哪,怎么雕刻出动人的灵魂

所以,能通过考验的,就会遇到智慧的转念

能转念的成功的

泥巴,就能变成生命的勋章

这就是台湾精神

谦虚、体会、包容、尊重

所有挫折都是下一个新生的起点

都是养分,也是荣耀

据说当天原本是要拍摄平面照片,宋楚瑜到了摄影棚后,才知道有规划泼泥巴的桥段,一泼就泼了10多分钟。

刚开始他还以为是一帮年轻朋友顾虑他宣传没预算,要下猛药来帮他,但他看到提出的文案,是要他自省与体会,放下政治人物的僵硬,当作是人生突如其来的考验,因此,他就点头答应了。

广告还有一张主题海报叫“一起打拼·台湾新生”。

 

另外,放一条蔡英文的竞选广告给你感受一下,看完之后,你想去屋顶站一站,看一看吗?

 


微信“原创”,大家对你趋之若鹜,你为何偏要伤我入骨

微信公众平台从开发至今,一直在不断地发展、革新,特别是今年1月推出的“原创”功能,可以算作是微信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然而,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就是这个重要的功能,却在其后的发展中不断地伤害着众多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是每一家企业、每一位运营者都不会陌生的,这个平台从开发到现在,确实是在不断革新发展的,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原创”这一功能,它保护了许多人的权益,却也有时不时的伤害了许多人。

 

“原创”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2015年1月22日,那是一个冬天,你出了原创功能,大家都很开心。

“原创者可在微信公众平台后台的“素材管理”处进入“图文消息”编辑,点击“申请原创声明”。并填写提交原创声明的信息。申请原创声明的文章在群发成功后,原创声明系统会对其进行智能比对,系统比对需要一定时间(半小时以内),比对通过后,系统会自动对文章添加“原创”标识。”

20150810155122_850 (1)


20150810155122_850

然而,悲伤的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拥有你~

Q:是否所有公众帐号的文章都能进行原创声明?

A:不是,原创声明功能目前处于公测期,暂时面向微信认证的媒体类型的公众帐号公测。未来,我们会根据平台的运营情况不断优化。希望在原创声明功能上线之后,广大原创作者能积极地对自己的原创内容进行原创声明,获取保护。

好吧,这次原谅你了,刚开始嘛,还没完善好是可以理解的,暂时不能享受原创功能,也就不怪你了。

然而!

终究是大家太年轻啊,想法太简单!

20150810160017_510

 

原创,我是如此的需要你

这一功能上线的意义,就是为了“维护作者权益,鼓励优质内容产生”,那么没能受邀开通这一功能的微信公众号,就不能被保护了吗?!

很多微信的小编时常会出一些自己的原创的,虽然不见得非常优秀,但好歹也是辛苦码出来的呀!文章末尾他们也会“大红色”的标出转载要求,怎么就还是会有公众号选择性的忽视了这么鲜红的一段呢!

他们也尝试过维护自己的权益,去跟转载了却没有标明来源或信息不全的公众号交涉一番,实在过分的也“举报”过,但是,然并卵啊!这样的状况屡见不鲜,后来也唯有放弃,转去吧转去吧,没有“原创”功能的公众号像根草啊!

20150810160351_601

 

原创,你不是真正的爱我!

就微信原创功能,下面列举了四家运营公众号的小编的真实例子,让大家明白,这个让每个原创公众号小编身心疲惫的地方,以及那些不得不说的悲伤故事。

1.公众号M君的故事:已获授权转载仍被举报

20150810155810_629

那还是初夏的时候,M君家的小伙伴看见一篇不错的文章,来源于某有“原创”的公众号,恰好,该公众号的运营者也就是作者,是M君家的长期可转载作者,于是,M君家的小编就愉悦的转载了,结果,不幸发生了——微信说M君抄袭!微信说M君抄袭!微信竟然说M君抄袭!绝对是欲加之罪啊,小编明明在文章里面还写明了转载申明、来源和作者呢!

悲愤交加的M君,选择了申诉!结果,两分钟后,申诉被驳回了!那一刻,M君的内心是冰凉冰凉冰凉的!M君就想知道为什么啊为什么!!

2.公众号X君的故事:微信客服永远无回复

X君在某天,突然发现自家的微信公众号出了些奇怪的问题,那一刻,X君是多么的希望微信能够像电商一样的,随时跳出个客服啊!然而,好像依旧是X君想多了。无奈之际,X君只能去微信团队的微博上私信了投诉了。

20150810155839_242

 

然后,从未有人回复过……最后还是靠X君家万能的技术哥哥们才搞定哒!

微信,你为何只管售货不管售后呢?投诉315有用不?

3.公众号H君的故事:辛苦排版永远被替换

近来,微信关于“原创”功能的应用,又革新了,然而,H君却更加的看不懂了。

“原创作者对文章进行原创声明时,可以选择该篇文章允许转载或禁止转载。设置为允许转载的文章在群发后,其他公众号转载时无法修改原文章内容及排版等,系统自动为转载文章注明出处,且将默认所有公众号获得了作者的转载授权。所有依据本功能转载的文章,原创作者再行投诉转载者抄袭侵权将不被支持。”

20150810155926_267

 

原谅H君此刻好奇宝宝的状态:会有作者好不容易写了篇不错的文章却禁止转载的吗?选了允许转载,大家就都默认获得了转载权,那咱转载之前还要询问原作者干嘛?作者写了文章,还不能选择允许谁转载了?……

想问的太多,能够知道的太少!

悲伤的是,每当H君千辛万苦的排版好,愉悦的发出来后,却发现,所有的努力都不见了——自动换为原公众号的排版,还时不时的莫名其妙被可以媲美“朝阳区群众”的“相关网友”举报,这日子,真是没法活了!

4.公众号S君:谁有“原创”功能,文章就是谁的

S君还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八阿哥”!

当没有“原创”功能的原公众号A发出原创文章后,有此功能的公众号B觉得文章还不错,愉悦的转了,于是,C看见的就会是——此文章是B原创……

这样的情况S君碰见过好几次,要么不知情的被A发现瞬间举报,要么从A得到授权发出后又变成B的,结果是,又不知道被哪位群众举报!

S君:我怎么知道这文章究竟是谁的啊!

这日子,还让不让人活啦活啊!!

20150810160516_393

微信的原创功能上线的本意是极好的,可是,没有被微信邀请的M、X、H、S以及众多公众号,实在是对微信原创又爱又恨,微信原创啊,我该如何面对你!


看看这些品牌命名,原来他们这般随性!

世界上有10 个最大且最古怪的品牌命名的词源,你会发现他们每一个都有各自的故事,他们的共同点是音节短,最多不超过三个。不过除此之外,这些大品牌们起名字的方式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肃

“打算开个公司,求吉利好记的品牌名称,在线等,急。”

你有没有想过,那些著名品牌都是如何得到他们的名字的?

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名称当然不是随便翻翻字典得到的,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有一个独特的含义,或是背后的故事。比如:乐高(LEGO)是丹麦语中两个单词的组合,意为“Play Well”。

下面有 10 个世界上最大且最古怪的品牌命名的词源,你会发现他们每一个都有各自的故事,他们的共同点是音节短,最多不超过三个。不过除此之外,这些大品牌们起名字的方式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肃:

 

IKEA

创始人 Ingvar Kamprad 起了这个名字。由他名字的首字母 I.K.,加上 Elmtaryd and Agunnaryd。这是他长大成人的农场和村庄。

20150806103533_103

20150806103546_428

 

Cannon

原来叫“Kwanon”。而你绝对想不到“Kwanon”就是观音的意思……

1935 年,佳能为面向全球市场和消费者,改名为 Canon。

20150806103514_533

 

Lego

丹麦语“leg got”的组合,意思是“好好玩”。

20150806103459_219

 

Sony

源自单词“Sonus”,这是拉丁俚语中表达“Sonny Boy”的意思。可以有很多种理解,直译桑尼男孩,意译“孩子”、“小宝贝”……而在 1950 年代的日本它通常代表的意思是“聪明、好看的年青男子”。

20150806103448_606

 

Yahoo!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格列佛游记》中,当格列佛来到慧骃国——一个由马统治的国度,Yahoo 是智马们豢养的一种贪婪、丑陋、自相残杀的物种。除此之外,Yahoo 的命名还有多种说法,其流传的全称有至少五种之多。

20150806103435_841

 

Pepsi

百事可乐最初的名字是“Brad 的饮料”,源自发明百事可乐的人 Caleb Bradham(真是好直白的名字……)。1898 年,百事从“Dyspepsia”这个单词中得名,意为“消化不良”,Bradham 想表达的是,百事可乐是一款健康的、助消化的可乐。

20150806103414_806

……今天我要减肥,所以去超市买了一箱百事可乐!

 

Google

取自一个数学术语,现在你知道了,10 的 100 次方原来还有个专用的单词叫做“Googol”。也可以表示“巨大的数字”。

20150806103358_279

 

Virgin

维珍的创始人兼品牌代言人 Richard Branson 的某位同事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在做生意这件事上完全是一个处女(Virgin)。”

20150806103345_205

 

Starbucks

源于美国作家梅尔维尔的著名小说《白鲸》,故事里有一艘捕鲸船,穿上的大副非常喜欢喝咖啡,他的名字就叫“Starbuck”。星巴克希望借此唤起人们对大海的浪漫,并纪念早期咖啡商人远航海外贸易咖啡豆的传统。

20150806103304_580

 

Amazon

创始人 Jeff Bezos 的想法很简单,取一个 A 打头的单词,这样他的公司就会出现在字母表的顶端。而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亚马逊则符合他对这家公司未来成为“世界第一”的期待。

20150806103228_77

Via:好奇心日报 梅花网   原作者:朱凯麟


香港微信广告《最好的一直都在》,超催泪!

你是不是朋友圈都屏蔽你的父母?

那微信呢?

他们wechat你的时候,你会回复吗?

别让他们一个人在空等

收到,请马上回复

催泪香港广告《最好的 一直都在》

Angelababy的三位师妹陈诗雅、宣泇而和刘沛蘅参演的香港微信微电影广告《最好的一直都在》,小师妹初尝演戏滋味,身为师姐的Angelababy也来凑热闹,变身OL女强人,特别客串打气。


从0到1,开启新媒体运营的秘密

企业越来越重视新媒体营销,于是很多文章出来指导怎么做好这个事儿,硬的软的技能一堆一堆的。各种技能让人眼花缭乱。笔者来个大梳理,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从业者尤其是有兴趣了解关于新媒体营销的朋友。

20150805092504_730

现在,无论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型公司,越来越重视新媒体营销这件事情。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这样的一个职业,甚至国外已经开设了”新媒体与社会”这样的专业。本篇文章也是作者本人对新媒体营销各种知识的一次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从业者尤其是有兴趣了解关于新媒体营销的朋友。

这两天被一段文字刷屏,主要就是讲,只要学会这些就能做好新媒体运营了,然后罗列了一大堆的硬的软的技能,知识点之类的,其实这个观点我是认可的,我一直觉得,运营可以不是某方面的专才,但是一定要是多方面的全才。

 

1、新媒体运营需要做哪些事情

内容

现在已经没有所谓的红利期了,也不是靠一点小聪明比如犀利的切入点,某个小互动就能存活在这个新媒体圈子里了,现在已经是真刀真枪拼能力,拼实力的时候了,而实力的最基本的体现就是内容。

最近有一些有想法的朋友跟我聊天,说想做个什么什么内容的公众号,我第一句话都是认可和鼓励,第二句一定是嘱咐一句,你如果可以产出好的内容,只要坚持这一点,一定可以走下去。但是,持续生产好内容,谈何容易。

所以内容成为了新媒体运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形式上分为:文字、图片(动图和静图)、音频和视频,现在可以回想一下,基本上每个领域现在都有N个大号。

具体怎么去做好的内容,今天不展开了,这里举个栗子来讲一下可以换个角度做内容。

比如某一个做美食的公众号,假设喜欢美食的都是女生居多,实际上也是这样,哈哈……那内容肯定要围绕女生和美食来做,一般的内容产出就是这样的思维了,可是,这个时候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每个人事物均有多面性,比如每个人的需求也是多面的。

无论是女生还是美食,都可以利用”九宫格法”来进行发散思维。请看下图:

20150805091919_131

20150805091920_713

用户是女生,主题是美食,是不是从以上两个图里面任意两两组合就可以诞生无数种内容的切入点,比如:小鲜肉厨师,减肥营养餐,护肤功效食材……并且,每个点还可以发散。

活动

这个活动可以理解为互动,运营公众号也好,微博也好,其他的平台也好,不管哪个平台或者软件,开发公司都给我们运营者提供了很多用于活动的支持插件,比如投票,答题,抽奖等等。

那么做好一个活动就需要有足够强的吸引力,足够多的推广,足够妙的传播设计。那很多朋友可能很苦恼说我想不出那么多活动,不知道该怎么做,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抄袭”。

还是以”美食”那个为例,别人做女神评比,咱们就可以做厨神评比,别人做有奖征文,我们就可以做给一道菜取名字,别人办线下会议,咱们就直接约饭…

现在大家都在说鱼塘理论,一潭死水怎么会有鱼存活?新媒体平台也是一样,一定要活,定期举行活动才能让用户感受到,这个平台是活的,是一直在努力。一次活动没有参与,两次活动没有参与,一直做,一定会有作用。

用户

接着上面提到一直做活动就一定会有作用,其实,用户一般分为这样几类:

积极热情:基本上干什么都有他,每次都评论点赞,每次活动都参与,还主动提建议之 类…

冷静观望:低频的互动,也不取关,就是默默关注

概率用户:这种是最不可控,可能是已经关注的但是偶尔才会打开,也可能是偶遇…

同行:现在同行占比也很高的,不过这批用户,基本上可以忽略,因为他在与不在你都 要好好做。

死粉:那就是死粉

前面讲的两点,内容和活动,都是为了用户服务,我们不断的变换主题,热点追踪,更换形式都是为了尽量满足不同用户的胃口,不停的组织互动,策划活动也都是为了不停去引导那些积极分子,调动冷静观望的用户,以及尽可能大概率的捕捉到概率用户。

而这里讲到的新媒体人要擅长用户运营,其实主要还是聊天,前段时间不是有个淘宝掌柜很火?他就是利用了个性化的用户运营,在给自己的”服务”加分,制造差异化,增加传播点,提高用户粘性。无论你是逗比风骚还是满腹经纶,总之要做一个形象的人,认真做人还不行,认真不一定形象,只有形象了才能被记住。(很多同行自嘲说自己就是个陪聊的,事实如此,哈哈,这都是命啊~)

除了聊天之外,就是要学会分析和管理用户,给用户贴标签,是常用手段,便于分组,便于精准化管理和推送,偶尔做做用户调查,问答互动,以及聊天,其实都是在做用户分析和管理工作。(各位老板,你们不要以为我们新媒体人聊天就是不好好工作,其实我们就是在好好工作,哈哈哈)

推广

我承认,这个点放出来,是有点标题党的,因为大家都关心这个话题,如何增粉,如何推广,如何提高阅读数等等。

在我看来,好的内容就是在做推广,好的活动也是在做推广,陪好一个用户,其实也是在做推广,而不局限于说一定是要砸钱做什么广告才叫做推广。

由此可得,推广当然也是作为新媒体从业者必备技能了。

那引用之前写的一篇文章,推广方式呢主要有几个:

1、广告推广:就是在各大媒体上,线上线下可以触及到客户的地方进行宣传

2、大号推广:找到与自己目标用户群体吻合的大号,KOL去推广吸粉

3、粉丝社群:通过聚集起一批同类用户,提供某种服务或价值的组织

4、买粉:就不提了

5、互推:应该叫联合推广,可以通过一些活动以及内容上的联动来做,硬推效果一般

6、活动策划:活动吸粉相对来说比较良性

7、地推:比如很多定位于大学生用户的项目,地推是最简单粗暴的

(具体可以参考之前的一篇文章《别再听大号讲内容和定位了,推广干货在此》)

 

2、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思维

用户思维

我跟很多朋友分享说,我们现在从事新媒体呢也不要急于说一定要在这一两年获得怎样一个成功,回想一下,现在的大咖,是不是过去都有很多积累,有的是在传统线下的积累,有的是在PC时代的互联网上的积累,有的直接就是专业上的积累,然后结合新媒体的趋势,将过去的优势运用到了新的载体上,而已。

那我们现在从事新媒体行业最核心的是什么呢?

就是新媒体思维方式,我个人觉得是:用户思维。

其实这个词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的玄乎,很多词汇都是被炒出来的,道理其实都很简单。

哪个生意人做生意不考虑客户的感受?对吧

用户思维就是这个,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深入的分析用户的需求,结合他们的需求去设计产品、生产内容、策划活动、推广方式。

大家回想我以上讲的内容,是不是都是以用户为出发点?

你不知道你要写什么内容了,你去问用户

你不知道该策划什么样的活动,你去问用户

你不知道去哪里推广你的公众号,你去问用户

那么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时代显得用户思维这么重要呢?都是被惯出来的。

信息越来越碎片,品牌越来越淡化,产品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好…然后我们自己本身就是用户,我们也会觉得自己的感受越来越重要,选择越来越多,个性化要求越来越明显…

所以,我们把我们自己惯坏了,并且还在要求别人继续如此宠爱我们,那我们作为运营汪也好,喵也好,那么就立正稍息,列队出去跪舔吧~哈哈哈哈哈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极致、免费、快之类的各种思维,不过我想再提醒一点的就是,差异化,也就是创新,可能一开始创新能力不足,但是一定要尝试去创新,创意也都是慢慢锻炼出来的,具体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关于创意的文章)

 

3、如何组建新媒体运营团队

结合上面讲的需要做哪些事情,然后再做具体的分工,还有一些其他的工种没有介绍到,但是并非说明这些岗位和工作内容不重要,比如美工设计、技术支持等等,组建团队总的原则还是要根据公司发展的阶段来灵活调整。

首先必不可缺的一定要有一个运营者,这个运营者需要了解并部署整个新媒体运营部门的工作情况,协调公司内外部的资源。而现在大部分的情况是微信小编要承担运营规划的重任,还有一种情况是,新媒体运营人员也承担着内容、设计等各种工作。(这里并不是说谁重谁轻,只是分工还是要有偏重。)

个人建议,如果一般的小项目或者传统公司转型做移动新媒体推广,那么2.5人配置是比较理想的。

运营负责整体规划,监督并执行工作,推广以及活动策划,数据分析一并兼了

文案负责内容产出和微信平台上的设置维护,以及一些用户运营的工作也要兼了

最后的0.5指的是美工设计,一般公司都有设计,那么共用就好了

而作为一个新媒体运营负责人来说,在考虑人员安排的时候,这样想,如果招来一个人,你能给他安排满满的工作,那就招,如果你不能使其工作饱和,那么这个人就不用招。

而一些阶段性的设计工作以及技术开发工作,甚至活动策划工作,可能由于专业性比较强,但是又不用一直养着这么一个人,那么可以选择阶段性的外包,或者利用资源解决问题。

但是如果是大企业,并且尤其重视新媒体方面的项目,那么最好还是分工明确,因为新媒体工作确实是一个细致的活,很多可延展性,运营+文案+设计+策划+推广…

 

4、新媒体分哪些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媒体(纸媒、电视电台等)而言的新兴媒体,那么新媒体是不是就只是微博微信呢?相信新媒体从业者多多少少都会有这么个苦恼,比如我,很多人问我你是做什么的?我说我是做新媒体运营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新媒体是干啥的?我就说比如说微博微信,在上面做做推广之类的。然后就换来一声长长的”哦~”。

那我们来看一下到底哪些是新媒体,是不是只有微博微信呢?

微信

无疑是首选,现在的超级app,还是那句话,用户在哪里,你就在哪里。相信绝大多数的公司业务对象都可以在微信上找到。这点就不多说了,大家也都有共识。

单独讲下特点:CRM。我一直的观点就是,微信就是一个CRM,社交属性没法变,并且确实很方便交流沟通,所以,它的特点就是方便交流,管理自己的人脉。

微博

很多人说微博已死,我是不太同意这种极端的观点的,当然你如果写文章,标题肯定要这么写,要不然没人看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微博即使再走下坡路,上面的用户量也足够大,所以微博也是新媒体战场之一。

特点: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有利于做一些热点传播,事件营销,以及大范围扩散的话题推广。

另外,啰嗦一句,很多人不是在问怎么找种子用户吗?其实在微博上很容易完成,因为微博上的人群标签其实比微信的标签更加明确的,并且微信不支持对用户的模糊搜索,那么怎么找呢?

举个例子,以水果为例子,我就去微博上面搜”水果”,然后你就会看到很多做水果的账号,买过水果的,爱吃水果的人,全都出来了,然后你在筛选关注,私聊,互动…

再比如,搜索”老师”,见下图

20150805092047_760

知乎

认真的问答社区,一开始以科技类、互联网类的问答比较多,现在来说覆盖面越来越广了,那么也会有你的潜在用户在上面提问或者互动,而作为创业者,你肯定是”自认为”该领域的专业解决者,那么你就可以通过你精彩的内容去吸引到精准的用户。

豆瓣

文艺范聚集地,对内容的要求更高,软文软到不行,同行都说如果要学软文就去豆瓣吧,篇篇都是软文,哈哈哈~如果是关于电影、旅游、书等方面的,或者用户需求延展出来是有个契合点的,那么这个也是可行的。

其他的陌陌、脉脉等社交app,包括辣妈帮这种细分人群聚集平台,就不一一介绍了,还有QQ、贴吧等各种论坛,总的原则还是:用户在哪里,你就出现在哪里。

顺便回顾一下推广三步骤:

1、你的用户是谁?2、你的用户在哪里?3、你怎么吸引过来?

 

5、如何学习新媒体运营

最后一个内容了,也是很多人比较关心的,前些天,晚上我心血来潮煲了一碗鸡汤,可能有人已经喝过了,据说味道还不错,里面讲的就是如何成长为一个还算合格的新媒体运营人员,比如像我这一款。具体内容我就不重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本人朋友圈,有干货也有鸡汤,吃饱喝足,哈哈。

其实核心就是,学习,总结,交流和实操。

说句大话:你们现在这个时代比我那个时代要好很多啊,我们那时候哪有这么多培训,分享可以听。我都是花钱去听一些前辈的课,买他们的资料,买书什么的就不说了。然后利用各种时间看文章,看公众号看头条,然后也在各种群里认识各种大小咖,交流也学到很多东西,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在分享,也是总结的过程。最后就是实操,将学习到的好的坏的都可以在实操的过程中进行检验,最后得到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结尾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自助者天助。

首先还是要自己足够努力,江湖上那么多大侠,即使有再好的师傅,教你再多东西,也还是要靠自己修炼内功,勤练招式,用心体悟,才能成就一代大侠。

而写了这么多文章,做了这么多次分享,包括加我的朋友也有很多,每一个主动问问题或者交流的人,我都用心在互动,能具体解决的就具体解决,不能具体解决的至少可以探讨一下思路,提供一些建议,最其次也会建议一种解决途径。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主动,当然了,每个人的相处方式不一样,也有静静的翻看我朋友圈多日的朋友突然过来勾搭的也大有人在。

主要想强调的就是,主动才能卓越。这个时代,节奏越来越快,没有人一定记得要对谁负责,一定要帮助谁,何况萍水相逢。那么,咱就主动点呗,学到一招就会一招,想通一点是一点,反正成长的是自己,涨工资的也是打自己卡里…

所以!

主动才能卓越!

共勉之!


我从哪里来?让公益广告回答

“我是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似乎小朋友都问过,但是很少人能够得到准确而合适的回答。网上曾经有过一个有趣的段子,大意是我们小时候往往被父母回答“是捡来的”,而现在很多家长都说孩子是“充话费送的”。这也凸显出国内家长们的性安全教育十分缺失。

由游心公益发起的“儿童性安全教育”公益项目,则是瞄准了时下“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场以视频为载体并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推广。从这个《卡通版儿童性安全教育》视频的传播效果说明,针对普及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家长对于性安全教育意识的公益推广也能在互联网环境下燃起来。

互联网+公益,让性安全意识普及再普及

在当前被广泛重视的儿童性安全教育领域,要想最为快速的让广大民众懂得其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单纯通过传统传播形式,作用力可谓杯水车薪。没有公益明星不遗余力的推广宣传,也没有传统公益的心灵鸡汤。“儿童性安全教育”将推广阵地定在互联网上,通过网络媒体和自媒体渠道,传播至最广泛的人群,让年轻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公众都能以最直观的方式获取儿童性安全的科普知识,让性安全意识普及再普及。

1437369361139084
1437369375194520

视频中提出了“性安全教育,不等于性行为教育”的呼吁。

在我国对儿童性安全教育呼吁的大背景下,诸多媒体纷纷对这部视频给予关注的同时,更开始对“性安全教育不等于性行为教育”的呼吁进行大量引用,在传播影响力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扩散,让儿童性安全教育受到重视,也让视频本身的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最大化提升。

不走鸡汤路,用数据说话

《卡通版儿童性安全教育》视频在制作前期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是让范围群体开始关注的一个根本。在视频中,公益机构为我们展示了我国目前的儿童性安全教育现状,并通过卡通形象和直白的数据,让家长明确国内开设这类课程的学校,仅仅不到13%。然后通过对超过5000名儿童的调查来分析,让家长们明白仅仅有20%的孩子明确接受过性安全教育。更通过对家长的调查,将有54%家长从未对孩子进行过性安全教育的现状给予了说明。拥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什么?作者也做出了调查,其中80%多的家长不知道如何讲,64%多的老师不知道如何讲。

1437369395399195
1437369406722519

此次,教学视频没有选择走鸡汤路线,受众群体很幸运地不需要再模糊地被动去接受所谓的心灵鸡汤信息,它虽然没有催人泪下的话语,但却通过最为真实的数据,让观看者自身明白这一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明白我国在儿童性安全教育领域上的差距,培养家长及孩子自身的安全意识氛围。

卡通公益视频讲述性安全,降低儿童观看门槛

游心公益在打造数据充分的教育视频同时,也考虑到了很多教育之外的问题。比如视频的制作取材,其采用了更加亲民和适合小朋友观看的卡通表现风格,让传统家长在性教育内容问题上,老会想到裸露和现实情况的难堪得到遮掩,不少家长表示都是和自己的子女一起观看的视频,甚至在孩子的好奇下,顺便进行了第一次儿童性安全教育科普,可谓受益良多通过卡通视频来讲述儿童性安全教育问题,降低了视频推广中的用户观看门槛,也为日后更好的普及提供了重要前提。

1437369418372018

“斯巴达300勇士”背后的营销逻辑出了什么问题?

上周,一大群外国帅哥在北京街头街头亮骚地出现了。然后微博、微信都被刷屏了。后被确认是一家甜品店的营销活动。
紧接着,这群帅哥就被警察按倒在天桥上。帅哥营销真的好使么?在天朝还是悠着点吧!
20150723145304_151

《斯巴达300勇士》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战争电影,然而我们说起的“300勇士”却与电影关系不大,这是一场发生在北京的营销事件。整个事件很有戏剧性,从引爆到结束,速度颇快。

7月22日晚,各大微博被“朝阳区街头众多‘斯巴达勇士’在街头进行营销宣传”的内容瞬间刷屏。现场众多外籍人士身穿斯巴达服饰当街聚集时,引来不少网友争相拍照。现场喊出的口号是“攻占帝都”,后来确认这是一家甜品店的营销活动。因活动火爆对街面秩序造成影响,民警随后出现,对部分劝阻无效的参与者采取措施。而部分参与活动的外籍人士依然有将营销进行到底的架势,最终被民警控制。

商家借“斯巴达”概念炒作的误区

此次斯巴达勇士活动是一家名叫“甜心摇滚沙拉”的甜品店的周年庆活动。找到几百号外国身材健美的男模,穿着美剧《斯巴达克斯》的装束去送外卖,衣着露点比较多,画面感很强烈刺激视网膜。几百名模特站在一起,场面壮观,必然引发路人的骚动,尤其现在借助微博、微信的传播力,很易造成刷屏和成为热点话题,这也是商家最初的考量。

20150723145258_528

该场面让人回想起去年伦敦街头的300斯巴达营销,但在依然传统的中国,如此规模的集体露天营销,势必给治安和社会风气造成影响,于是北京警方第一时间出面干预了。

作为这次营销的厂家,“甜心摇滚沙拉”于7月23日早上发了一份《一万个对不起》的声明,声明如下:

20150723145531_395

关于这份声明,里面有值得商榷之处,所谓的“宣传品牌健康、营养的餐饮理念和生活方式,选用斯巴达克斯的概念,邀请身材健美的国外模特,就是希望给予顾客这种健康美得触动和激励。”这样的理由似乎过于牵强。原因如下:

一,偏离营销对象。

目测,吃东西能吃出这么健美壮硕的身材是不可能的,这套说辞和营销更适合健身房和体育用品,但是玩健身的都没这么玩儿,卖甜点的却这么干了,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

二、营销不是低俗。

任何寻求刺激的市场营销都应该因地制宜,并与营销主体有强关联性,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一些不那么低俗的营销可能会更好一些。否则,除了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外,然并卵。

现在的外卖似乎除了让你产生各种“性幻想”就没有更优雅、健康的招儿可使了。比如前段时间,一家做海鲜外卖的创业公司,包装盒上的男女形象很容易让你深入联想,附送的纸巾被包装让你猛地一看以为是杜蕾斯,把手套包装成了振动棒……这一系列的视觉冲击甚至让一群男女围着餐盒里的皮皮虾、鱿鱼须吃得有些尴尬。

所以,无论是这种室外营销还是包装营销,对餐饮来说,吃依然是最重要的,如何做到让人吃得“欲罢不能”,而不是看得“活色生香”才是核心。

商家性感营销应注意什么?

1.性感营销需用在适合的产品上,并有强烈的品牌联想。

产品本身就具有性暗示的背景,如内衣、啤酒、香水、服装、情趣用品等,适合直白的性感营销,不合适的产品要慎用性感元素。

成功案例:喜力啤酒“It’s All About the Beer(一切只为了啤酒)”营销中,有一则名为“The Premature Pour(过早倾倒)”的广告,画面中一位魅力十足的美女把喜力啤酒倒入玻璃杯,坐在吧台对面的男士也将啤酒倒入杯中以呼应美女,结果他太紧张,倒得太快,啤酒泡沫撒在桌上和身上。广告的性暗示是间接的,但传递的信息很明确。这条广告以及该系列中的其他广告成功地使用了性暗示,两季的销售同比增长了13%。

失败案例:行动电信业者藉由“圣诞老婆婆与雪人偷情是错的”来表达其他从业者需要绑定合约是错的。然而这两者的相关性薄弱,最后有人反感、有人觉得荒唐,但是对于电信业者不需要绑定合约这件事情,大家没有产生强烈的联想。

2.要做就做出可深度赏析的艺术性感。

适合的商品用性感营销是锦上添花,可是在品牌维护上,如果不想“掉价”,最好方法就是明明是最低阶的需求品,却让它提升到最高阶。借助这个艺术般的跳跃,让品牌长期受益。

成功案例:40年来,Calvin Klein(CK)香水、时装、内衣以及配饰等产品的重要风格之一就是性感,因此性感特点在广告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CK的广告常采用裸体模特,旨在创造完美的、艺术化的形象。在 Calvin Klein 的概念中,性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近来CK的广告中不见了昔日的骨感与颓废,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活力四射、青春健康、有着灿烂笑容的年轻人,那份热情的魅力轻易俘获了CK粉丝的心。

QQ截图20150727120303

3. 注意当地市场观众的接受程度,性暗示太强的信息可能冒犯消费者。

失败案例:韩国首尔仁寺洞的一家画廊里,当地一家乳制品公司为促销奶制品,邀请模特裸体走秀。这场促销活动,在韩国遭到各界批评,被称为一场丢人的色情表演,该乳制品公司于活动后也遭到检方起诉。

4. 新媒体时代,靠网友发酵成新闻点。

在网络普及率不断攀升的今天,数十亿网民已经让营销行业发生了改变。“新闻点”不再是广告公司闭门“制作”出来的,网友成了最大的创意团队,他们主动上传自制作品,影响着网络世界。聪明的宣传手法,制造新闻点,再让网友将它发酵成新闻点,自发传播。

成功案例:广告主Palmolive沐浴乳和其广告代理商Young&Rubicam,在莫斯科步行街——阿尔巴特街设立了一个灯箱型立柱,一开始只看得出来是个特别设计的广告牌,上面有Palmolive的品牌标识与产品,Palmolive要让一个美女活生生地在大街上洗澡!这个灯箱型立柱其实是一个颇具设计感的“淋浴间”。在完成的前置期,人来人往的街头已对设立于大街上的东西评头论足,活动还未开始就已经引起讨论并逐渐发酵,等到活动当天,许多人在街上目睹了这火辣辣的一切,主动拍摄影片上传到各大网站进行传播,彻底提升品牌知名度。

Via:文/本刊记者 史亚娟


另一个地球发现后,品牌们没有撕X,还一起约了首诗

上周,美国宇航局(NASA)表示,在距离地球1400光年的天鹅座发现迄今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绕着一颗与太阳非常相似的恒星(比太阳大10%)运行。

该行星名为开普勒452b,跟地球的相似指数为0.98,直径比地球大60%,公转一圈是385天,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

1437706412815005

然后,不出所料,跟热点套近乎的品牌们又行动起来惹。

刚好小编在刷微博,顺手摘几条大家感受下。

 

首先是杜蕾斯这个,估摸小编文案是早想好了,闹钟也调好了,就等着老板一个电话,发吧。但是,你们文案辣么牛逼,为什么老板不给发个iPhone6啊?这不科学啊?

1437706395155756

 

冈本比杜蕾斯晚了整整1个半小时。我截图的时候1:33分。文案很鸡贼有没有?杜蕾斯已经谈情说爱了,它还在生搬硬“套”。

1437706583835186

 

陌陌出了两条,第一条文案连接是它的“总有新奇在身边”的主题。第二条是关联最近在主推的“孤独”主题。

1437706595982752

539d7e86jw1eudogvhzgzg20c8077gmq

 

支付宝挺巧妙的,融入了自己新版本的产品功能。
1437706629561479

阿里旅行,你好,你是来刷存在感的,吧?
1437706676966342

 

百度卫士,呵呵哒。

1437706664432354

 

魅族,心机婊。
1437706728143425

周伯通这个还算是有情怀的,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
1437706754705286

还有喔~比如微车啦~小电驴啦~蜻蜓FM啦~~~~都是凑热闹啊~

让文案设计们好好睡个觉不行么?

反正24小时后,大家就把你们忘记啦啊喂~

但是~上面的内容被我朋友圈一网友看到了,居然发现了点什么!上面好几个品牌的文案连在一起,居然是一首一起约的诗啊,不信你看——

即便地球都能有两个
爱人只能有一个
即便地球有两个
最薄也只有一个
他们说陌生是危险的
但是只有好奇的人才能发现新世界
陌生并不存在
因为我们都有同样的孤独
Hi,另一个地球~
早知道你一直是我“附近的人”
也许征途未必是星辰大海


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合并真假,关键是用户活跃度

如果不在用户体验上做改善,活跃度只会慢慢降低,更多的用户会流失或被其他垂直平台稀释掉。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入口变现上做减法,在生态开放上做加法,这才是微信应该做的。

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合并的消息由来已久,不久前,关于合并的消息又尘嚣甚上。关于争论,无外乎两种声音,一种是认为这是微信为净化用户体验的又一表现,另一种认为这是对开通服务号用户的一种致命打击。

且不论这是不是官方试探民情还是确有此事,先分析一下微信为什么要合并服务号和订阅号。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

第一、公众账号已成红海,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主要体现在:在内容上,剽窃,抄袭,侵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数量上,据不完全统计,开通微信公众号的用户数已达到1000多万,而且这一数字每天还以数千的速度增长;在用户体验上,随着用户关注的公众号越来越多,各种订阅号、服务号、微信群、好友间的聊天消息像瀑布流一样呈现,对于有强迫症的人来说,体验糟糕透了。

20150716184301_883

第二、微信有意扶持订阅号。从为部分订阅号开放评论功能到“颁发”原创标识,从内测“打赏”到允许通过认证的政府、媒体类订阅号申请微信支付等,无不彰显微信在订阅号上的“用心良苦”。在此笔者大胆猜测一下,随着纸媒的持续走低,用户阅读习惯的移动化,以及对微信的高度依赖感,未来微信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UGC+PGC的内容输出平台。订阅号的兴起会对杂志报刊等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围绕订阅号将会出现“内容版权+广告(广点通、内页图片)+稿酬(转载、打赏)+微电商”的系列生态演变。而反观服务号,微信并无多大举措。

20150717095400_175

 

而大家关心的不是合不合并的问题,而是合并后会产生哪些影响,微信的这一做法是否明智。站在用户的角度怎么看待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合并问题。笔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服务号打开率明显会降低。合并到同一入口,不管是打开率还是阅读量都会明显降低。保守估计,服务号的阅读量至少会减少三分之一。根据艾瑞《2015年微信公众号媒体价值研究报告》显示,有约47.8%的微信用户关注公众号的数量集中在6~15个。也就是说没合并之前订阅号和服务号的打开率各占50%,合并后大概占17%~7%。在没有品牌忠诚度的情况下,订阅的公众号越多,打开的几率越小。

其次,可以提升关注服务号的用户的质量。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区分用户忠诚度与否的有效方式。KK(凯文·凯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一千铁杆粉丝理论”,即:他认为任何一个从事创作或艺术工作的人,只要拥有1000个铁杆粉丝(就是那些会买你全部产品的人),只要搞定他们,你就能生存了。将这一理论延伸到企业,如果一个企业在服务号上有一万或十万的铁杆粉丝,不管合不合并对他们来讲是没有影响,决定微信服务号胜出的不是量而是质。

第三、更多的企业会开通订阅号。对于很多运营能力不强,粉丝又少的企业来说,一旦合并的话还不如去做订阅号。相对于服务号,订阅号消息推送更加灵活,接口更加开放。

 

从表面看这好像是微信功能界面上做的一次减法,是微信秉持的用户体验至上的体现,然而,在笔者看来提升用户体验并不在于合不合并,而在于内容搜索上的优化。

1、搜狗微信搜索应该推出订阅版和推荐版。打开微信的搜狗搜索,呈现出的是文章搜索,公众号搜索(主要是订阅号)热点推荐和栏目精选。用户是一个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虽然为公众号作者添加了关注的功能,但作用并不很大。就文章搜索来看,同一篇文章会出现N篇相同的文章,没有按照公众号是否为认证号,粉丝数,阅读量多少来排名,也没有像百度搜索一样,对同题文章进行归类统计。另外,在用户参与度上,缺乏互动。读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需花费很多时间。

2、微信在内框搜索上需化繁为简。如果用关键字从微信搜索框去搜信息,笔者发现,所陈列的东西太杂了。依次排列为:联系人—群聊—功能—公众号—聊天记录—收藏—朋友圈—本地生活—相关文章。微信搜索本可以成为一个类似于淘宝商品搜索的强大入口。用户可以通过此入口搜索自己想看的内容,而官方并没有把这一入口利用好,导致很少用用户不知道从这个入口去找东西。只要对这一入口进行简化,将原创公众号或阅读量,粉丝数,公信力高的可依次推荐排名。而微信搜索框也成了价值巨大的内容输出入口。

3、将订阅号和服务号区别对待。合不合并,在笔者看来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合并后是否能提高用户体验,提升用户的活跃度。订阅号和服务号除了接口和群发的次数不同之外,其它功能几乎都大同小异,如果合并后,在图案,推送提醒标识上和订阅号没有一个明显的区分,那几乎没多大的意义。笔者认为在为企业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上,服务号上微信做得还不够。

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讲,笔者个人还是倾向于合并。合并可以起到集中阅读,统一管理的好处。微信已经是一个非常臃肿的产品,如果不在用户体验上做改善,活跃度只会慢慢降低,更多的用户会流失或被其他垂直平台稀释掉。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入口变现上做减法,在生态开放上做加法,这才是微信应该做的。

 

来源:钛媒体

原作者:褚伟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