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做微信运营,九个心得帮你留住用户

微信红利期过后,如何实现快速增粉并留住用户,是摆在所有运营者面前的难题。有求必有应。前《GQ》副主编、微信公号“世相”的主人张伟来手把手教大家如何留住用户、增加用户粘性。

消息源:峰瑞资本(freesvc)

张伟曾供职于顶级时尚男刊《GQ》,目前刚刚离职创业。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微信公众号 “世相” 的主人。作为一个专注于分享长文的个人号,世相订阅用户近 50 万,几乎每篇文章都超过了100000+的阅读数。近日,他分享了自己运营强粘性公号的九条具体心得。

 

反复触碰高频生活方式和高频情感

高频情感,即人类共通的基本情感。这几天,很多人在转《GQ》主编王锋为九月刊写的卷首语,其中有段话是这样的:

“世事尽管复杂,本质却很简单,在描摹这个世界的万千词语中,真正有绝对和终极意义的词汇不过十来个:比如情感,比如爱和自由,还有善良、物质、身体、死亡……当然也包括宇宙和原子。所有的世事纷扰、物理存在,都可以在这十几个词汇中找到归宿,这 10 个词语既是我们人之为人的源头,也是一切悬念的谜底,它们占据着我们生命的‘最后两页’。”

也就是说,无论你是一个精神性的产品,比如豆瓣、世相、nice,还是一个物质属性的产品,比如小红书、石榴婆报告,都应该反复触碰高频的场景。

精神场景包括爱恨、情感困惑、生活痛苦、分别、悲伤、死亡。物质场景包括约会、逛街、工作、饭局。一个卖化妆品的消费社区,或一个写心灵鸡汤的微信公号,都应该不断地打击或抚慰与这些场景相关的情绪。

这类基本的情感或高频情感,是长期的、贯穿日常生活的、反复出现的。世相里讲述人生挣扎或是如何学习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文章,哪怕过去一年,也还是每天都在后台被用户调用、询问。如果在这些场景中植入了自己,它就会不断被记起,不断被需要,也更可能让用户产生 “你是我的人生陪伴品” 这样的效果。

很多人会问,这如何做到呢?

其实很简单,每个话题都能找到与普世情感契合的切入点,只是看你有没有用一句话点破。我曾经给无数人修改过微信公众号的文章,经常只是增加一个 “外套”,内容不变,表述不变,但在文章中加上一句与爱恨情仇相关的线索性的话,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20150925145240_699
每个话题都能找到与普世情感契合的切入点

 

制造 “有用” 的幻觉

朋友圈里经常有人转发一些文章,标题诸如 “怎样不痛苦”、“怎样不焦虑”、“怎样显得自己腿细”……你去看转发这些文章的人,此后仍然经常苦恼、焦虑,腿也不显得细。

如果能解决高频的情感困惑或日常生活需要,就更容易让人觉得有用。此外,有用并不只有 “指南” 的形式,而是帮助解决困惑,起码让用户觉得可以解决。事实上,情感困惑或者变漂亮,这两件事都是无法解决的,也很难评估解决效果的。更多时候,人们需要被告知 “你可以这样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 “有用” 的幻觉。

 

发掘易传播的口号

关明生在《关乎天下》里讲过一个例子。2001 年,他去阿里巴巴做总裁,马云当时也喜欢对员工讲话,但长篇大论。他的建议是,每次讲话内容要总结成两句话,反复说,反复说。最后,据书里讲,这个方式是有效的。

这里强调了两点,一是要有口号,二要反复提。这个口号不要太书面语,最好在两个人聊天时可以被自然地使用,能成为网络流行语就更好了。

20150925145255_143
内容要为用户带来“有用”的错觉。

 

强调身份认同感

一个普遍共识是,小众的文化、圈子、产品更有粘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做小众产品。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小众的高粘性来自 “群体身份感”,就是一种 “只有我是,你却不是” 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来得比较容易,不用赚大钱,不用花大力气,只要喜欢某件事物就可以获得,所以很多人需要。“我是读世相的人” 对某些读者来说,真的成了一种优越感的来源,我也会偶尔强调下这种身份感,比如会说 “你既然读世相,那么你是一个在意审美的人”。

有一种方式最近被用烂了,就是取一个用户集体昵称,最早可能来自超女的 “玉米”,但它确实是有用的。鹿晗的粉丝在微博名字里几乎都带一个 “鹿” 字,也是一样的道理。还有一些方式,比如发标牌,罗辑思维的会员制,甚至分级会员,也是这样的例子。建立用户的层次感,其实是将身份感细分,让一部分人有更强的身份感,另一部分人有一定的身份感。

用户一旦获取身份感,粘性是很可怕的。我喜欢看日本动画片《银魂》,里面有个女歌手叫阿通,她的粉丝们统一着装、统一动作,房间贴满海报。这就叫高粘性,一个产品可能做不到,但可以靠近。

当用户数还不够多的时候,一定要抓紧时机利用这个临时的 “小众” 阶段,拼命强调身份感和独特感。以后,这些人会成为你东征的 “十字军”。

20150925145311_150
只有用户画像清晰,才能击中目标用户。

 

赋予用户使命感

使命感一定要合乎逻辑,比如,不能是 “我们要占领宇宙”,但在这基础上又不能太不容易实现。不该是“我们要让自己变漂亮”,而应该是,“我们是这个社会变得更漂亮的最主要希望”。世相的使命感,这句话在一定范围内还挺有名的,“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过去三个月里,不知道有多少人问我:现在看,咱还能改变潮水的方向吗?有了共同的使命感,大家就会有一种 “未完成” 的责任感,并且觉得一件大事与自己真的有关,而且自己只要每天做很简单的事,比如读一下世相,比如买一部锤子手机,就参与了这件大事。

使命感一定要合乎逻辑,要尽可能宏大和理想主义,又不能是 “我们要占领宇宙” 这种,而应该是“我们是这个社会变得更漂亮的最主要希望”。世相的使命感——“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这在一定范围内还挺有名的。过去三个月里,数不清有多少人问我:现在看,咱还能改变潮水的方向吗?

有了共同的使命感,大家就会有一种“未完成”的责任感,并且觉得一件大事与自己真的有关,而且自己只要每天做很简单的事,比如读一下世相,买一部锤子手机,就参与了这件大事。

 

明确用户分类

大致上我把用户是分为两类。一类是 A 类基础用户,你要指着他们提高阅读数,卖东西给他们,这类人最多。另一类 B 类是重要用户,顶端用户,你要靠他们提高影响力,引导产品气氛,确定产品地位,分享专业知识或生产优质内容。一个比较冷酷的方法是,公开对 A 类用户示好,私下对 B 类用户好。私下对 B 类用户好,容易理解,尽可能地一对一沟通,讨好他们,给他们回报,跟他们吃饭喝咖啡交朋友。但 A 类用户,大多数用户,虽然应该尽量对他们好,给他们提供好内容,给他们提供折扣,提供购买便利,提供交友渠道,但这种好总归是有限的,因为你不可能挨个请他们喝咖啡。所以,更多时候,你只能口头上表示对他们好,有多么在意、爱护他们,为解决他们的痛苦流了多少汗,做了什么牺牲。你甚至可以在这么做的时候,有意让 A 类用户觉得,你对 B 类用户没有这么好,以增强他们的快乐。不用担心 B 类用户会不高兴,他们知道自己得到的其实更多,不会感到被伤害。

20150925145332_350
给予顶端用户特殊关怀,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投入社区。

 

构建共同敌人,进行利益捆绑

和用户一起构建共同的敌人,将利益捆绑起来是增加用户粘性,非常有效的做法。利用了这一点的产品功能有很多,比如 “吐槽”。吐槽是我见过的最有粘性的互联网行为之一,吐槽让人上瘾,让人反复参与,让人乐于传播到其它地方。还有那些以 “反鸡汤” 为口号的公众号,经常都有很高的用户忠诚度。这个道理很简单,不细说了。

 

正确包装获利行为

很有趣,我发现正确包装之后,宣称自己获利的行为反而能增强用户粘性,这一点我开始也不能理解。但例子很多,比如顾爷、天才小熊猫都是发软文赚钱。最后变成了用户非常高兴,不读软文不开心。我猜原因可能是,过去人们总是反感利用用户赚钱的人,时间久了,对这种观点有逆反心理的用户开始成长。逆反者喜欢传播自己的观点,因此利用用户赚钱成了一种口头上高尚的事。这个包装过程比较细致,不同的情况下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总之是要符合一些基本原则。不要扭捏,要大方,要从一开始就残酷对待反对自己赚钱的用户,要夸用户帮自己赚了钱,注意,是夸,不是感谢,这两种语态会导致受众微妙的心理区别。

 

有的产品是有教主的,比如一个现代偶像,或者某些产品创始人。有的产品没有教主,但产品本身也可以努力表现出某种清晰人格。如何做一个有魅力的人,这是很难有教科书式的做法的。我总结了一些已有的做法列在下面,仅供参考:

- 要树立敌人,常常战斗。

- 对信徒不要一味宠溺,要爱恨交织,批评和维护交错使用。

- 要掌握严肃与撒娇交替使用的技巧,也就是说,有时候你要足够强大,让人依赖,偶尔可以脆弱一下,卖萌,示弱。

- 了解一对一交流的重要性,每一个被一对一交流过的用户,都容易成为一辈子的忠实用户。

 

原作者:邓璟


微信刀下多亡魂,这些封杀你都知道吗

微信的火热,迅速带动微信公众平台崛起,众多账号的运营者和企业营销决策者都在想着借微信公众平台大展拳脚。假若错过了微博红利,更要赶上微信红利。只是,微信突然收紧政策,推出各种限制政策,不知多少亡魂惨死微信刀下。

wechat-620x337

曾经倒下的,还有谁?

要说被微信封杀的各路品牌其实也不会太寂寞,品牌云集,惨死的大佬也不会太少,不如咱也随意盘点一二。

因为亡魂太多,涉及品牌及类别较多,不能一一盘点,笔者在此选取几个代表出来便好。

1、Uber

3月16日,Uber公司官方账号开始“被”消失,随后几个月中,腾讯宣布禁止或冻结微信平台的所有Uber官方帐号。微信官方随后表示,“uber”关键词被禁是由“系统抖动”所致。对此,Uber官方回应称,亲爱的微信,你已经抖了3个多月了。

2、支付宝

支付宝应该算是被封的比较早的一批,并且是多角度无死角封杀,一度上演阿里技术与腾讯技术的斗智斗勇。

各位可还记得羊年春节期间支付宝红包吗?支付宝红包推出微信接口,不足一天即被微信封杀,此后支付宝与微信几度缠绵,这算得上是智慧的化身吧。

针对支付宝被封,腾讯表示,阿里系接入微信支付再谈。。。

3、淘宝、天猫

微信表示,对于淘宝、天猫的一切行为,微信将坚持予以一切封杀。。。

情况同上。

4、虾米音乐

虾米被封,曾一度闹的沸沸扬扬,浅看虾米和微信没有太大关联,众人表示有点看不懂,同时也有许多用户为虾米叫屈,毕竟虾米做的还是不错的。

5、公众账号

自微信出台相关政策后,已有数不尽的公众账号被随意封杀,并且死不见尸,微信的地盘,封杀是不需要规则的。

6、一切集赞营销

早前,微信朋友圈及微信公众号内出现各种集赞、分享营销活动,对此,微信表示统统一刀切,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7、各种H5游戏

曾几何时,H5小游戏一度刷爆朋友圈,神经猫等H5小游戏曾在朋友圈有过一夜辉煌。不过,微信很快就着手封杀各路H5小游戏,并且不需要具体理由。

被封杀的为什么是他们?

本质来讲,微信封杀其他品牌都算是商业竞争行为。从前面微信封杀的对象来看,此点倒也是可以理解。早期,阿里应该算是重点封杀对象,毕竟体量相当,况且支付宝钱包威慑力太大,必须要想尽办法搞死它。

不过,随着微信的封杀政策持续收紧,笔者觉得微信封杀越来越任性,最大的隐患还是微信的封杀政策不透明,类别也是各式各样。

咱还是接着上文讲,说说这些个家伙都是怎么死的吧。

先说说Uber,大家都知道Uber在全球范围之内发展的太快了,他们那套系统可真是好用。这就不行了,腾讯旗下有滴滴啊,还是先干死你吧,给滴滴让个路。另外,Uber之前,快的也是被封杀的对象。

再说说阿里系吧,支付宝钱包、淘宝、天猫,还有小弟虾米,一锅全端,可谓是全线封杀。支付宝钱包自是不必说的,绝对是重点打击对象,淘宝、天猫则是京东重点竞争对手啊,也得封杀。最后小弟虾米,怎么说呢,按体量来讲,虾米和QQ音乐差得远了,完全不在一个level,难道是因为虾米身上流着阿里的血脉?

要说竞争对手相互封杀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如微信这般规模大面积封杀平台账号、APP内内容的倒是比较少见。因为巨大商业利益,封杀对手算是可以理解,但是无厘头封杀平台内相关用户,就是有点让人不好理解。

譬如,任何一个微信公众号运营到现在都很有可能会被微信随意封杀的,被封杀的理由可能会有很多,可能压根就不会有理由。笔者记得,封杀的相关政策里好像有一条,叫“被封者,不得申诉。”也就是说,死了就好好躺着,别咋咋呼呼的。

难道是因为,微信觉得朋友圈“集赞”营销效果太好,抢了微信风头?亦或是微信需要封杀微信内各种营销活动,让企业只能参加微信官方体系的营销活动或广点通广告?

还有谁,你看不到的封杀。

有一些封杀,是我们能看到的,更可怕的是还有一些封杀是我们看不到的。近日,高德地图上线一款H5小游戏,这款用于抽奖活动的H5,上线不久后就被封杀。虽说是封杀但又不是直接给封死,而只是不能分享到朋友圈,或发生隐形分享。隐形分享是说你以为自己分享到朋友圈,但实际你的好友在朋友圈内看不到你这条分享,只有你自己可见。因为没有明显的禁止分享提示,分享者几乎在全无感知下,以为自己“成功”分享了。经过测试,还发现此次朋友圈H5小游戏是能单对单发送给微信好友。只封朋友圈分享,点对点分享不受影响,用户感知极弱,封杀越玩越高级。

以笔者经验来讲,大概是因为H5活动奖励太任性,16辆smart任意开回家,参与用户太火爆,大概这也是被封的主要原因。毕竟,微信可能不太想一个企业单独开展影响力太大的营销活动。这不会是个例,笔者也经历过类似事件,分享到朋友圈的链接只有自己能看到。而这些,很多其他企业都是不知道的。

这样的隐形封杀对企业影响大吗?笔者认为隐形封杀比直接封杀的杀伤力更大,直接封死,企业无非就是不做,也就及时止损,但是隐形封杀带来的是,企业费劲巴拉大搞特搞,结果实际却没有结果,浪费人力、财力,痛哉。

尽管企业很悲愤,但是没有企业会真的抛弃微信,强大的用户规模,诱惑力太强,这也就造就微信的强势地位。微信不停封杀,企业难道就不要做营销活动了吗?

尽管微信不太友好,但企业时刻要记住的,企业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追求与微信的对抗,而是最终完成营销活动。此前,企业相关产品或小游戏被封后,总会开展相关公关工作,或直接产品对抗,或煽动用户情绪,但是笔者想说的是这样做,对自家企业真的会带来最好的结果吗?

反过来讲,微信固守自家商业需求之外,还是应该给企业留点活动空间,或许微信后续能摸索出更好的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而达到共赢的目的。微信虽好,可不要强奸用户哦。

Via:喻拓yutuoorg


杜蕾斯策划人老金:用创意让无趣的世界有趣起来

▍一个与众不同的开场白

大家好,我是老金,今天来跟大家分享,如果中间听到不开心的同学就举手,觉得这人太傻转身走,也有可能是我觉得我讲的很开心但是你不嗨,那你可以像听郭德刚一样起哄,如果觉得好玩,有意思就给点掌声。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如何在无趣的世界里用创意有趣起来。

▍我为什么一直强调有趣?

今天北京天气这么好,在周末该跟女朋友花前月下或者跟男朋友吃一个小吃的时候,为什么你们不出去玩要来到这儿听课?

为什么?因为你们心目中有一个发财的梦!你们觉得今天听完某某老师讲的明天是不是就跟他们一样了?有吗?大部分都有。但是我跟你讲这就是你们无聊的一种表现,所以才需要我这样有聊的人跟你们讲,所以你们没白来。

为什么我一再强调有趣?因为我们在座的各位要么做传播,要么营销,要么投资,估计还有一些推销小广告的,但是无论怎么样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跟人打交道,不管你是作家或者诗人,或者是卖糖葫芦的,都要与人沟通,你要把你做的产品告诉给用户,这个时候,什么最关键?

你要做到有趣这一点。大概在十几年前,不好意思暴露年龄了,我曾经上过一些聊天室,什么网友让人最难受?面目可憎,言语无趣的网友最让人难受。同样,我们在跟别人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趣才有让创意飞起来的可能。当然任何感性之前必须要有理性,所谓理性就是我们的收入怎么样,所处的环境如何,产品本身如何,或者竞争对手如何?但是当你表现出来的时候,一定要有趣。

现在我们每天每个人平均打开手机的次数是267次,我们从早晨起来从朋友圈看到今天天气如何,到晚上睡觉之前看看星云大师布道方法论,我曾经调查过三千多人,平均下来每天每个人会有100到200个品牌接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什么样的品牌才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20150917135428_832

有趣创造有效,时效创造实效

所以只有有趣才能创造有效。回到社交网络本身,最近从追热点开始,到广告法来了,一会儿又出来一个新平台,我所讲的这个行业有太多怪现象。微信到今天四年时间,我们就能找到几百万公众号,有几个做得非常好的?有哪些真正从线下到线上,有哪些是创新?没有,很少。所以首先反思我们做这个行业的初衷是什么?如何在社交网络上用有趣创造有效,所有传播其实就是两个字:销售。

20150917135547_558

我们今天把有趣看成什么呢?要不然互相打架互相撕,这种哗众取宠,粗制滥造造成这个行业的乱象。有些人做粗制滥造、哗众取宠还要发热门,通过这次传播在社交网络引起一亿话题,下载量五百万,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人认为这是真的,认为这种方式就是对的,所以每一个客户见到传播公司都会说这次社交网络推广目的就是四个字:引爆全网!但实际上你会发现,如果你脱离开你所谓营销的朋友圈,你做的广告有可能普通消费者从来都没看到过。

这个行业是一个长期的,透明的,持久的,真诚的,但这个行业不是万能的,没有它也不是万万不能。但我们如果在开始做的时候都没有想好我们做这个事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该到哪个平台?用什么样的手段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你的创意就可能永远停留在“我们做一个长微博吧”“我们找段子手吧”“要不然我们做一个病毒视频吧”。

20150917135620_881

主动传播的源动力一定是与“我”相关

我们希望消费者主动传播,我们希望我们的传播能够造成三万五万转发,五百万阅读量,希望微信文章破十万+。那消费者为什么要转发这个文章、转发这个创意呢?大家可以看一看手机里面最近在微博或者微信转发的?要不然不转不是中国人,要不然是什么不需要乱七八糟的条件,只要转发你就有机会获得苹果6一台,要不然就是年轻女士在职场的十大注意事项。反过头来看,你在做创意的时候,你的创意跟他们有没有关系呢?

基本上我们这个年龄很难看到世界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们大部分创意不是与我相关,而是与领导相关,领导是70后,说看不懂你在说什么,领导说不成,我们老板照片没有放到上面去,要不然就说我觉得这个成本太高了,减少一点成本,如果广告是一场妥协,请不要做了。因为你不和他死磕,他就把你磕死。

20150917135658_293

为什么讲到90后?今天有客户跟我说老金我们希望投入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与您合作,您要求如何?我说好,但是最简单一个道理,你品牌是不是对90后说话?如果不是,你对50后说话,请上《中国老年报》,《中国老年报》销量很高,每次回家我妈妈都说我要买一份这个,趁我不注意就买了,或者上中央电视台都可以,但如果进入社交网络里边,今天在社交网络里76.8%活跃都是90后。为什么对90后说话?因为越是在这个年龄的人越希望被认同,越愿意表达自己的态度,同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物质观,所以你的广告才有可能打动他们让他们有兴趣。今天你对我做一万个手机广告,我也不会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会在公司入职笔试的时候问你喜欢方舟子还是罗永浩?因为只有找到与90后对话的人才能够做有趣的传播。他们应该是一群创新者,这个创新不是PPT创新,而是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有趣的创意,他们可能是一群叛逆者,他们更渴望自由。

20150917135815_565

现在90后小孩很少在小时候跟别人玩耍,到00后、10后大家性格更多一些自以为是,我不认为是错,重要的是如何改变而不是迎合。我们既然要对他们说话,要与他们沟通,我们该如何了解他们?你做为领导者不去了解这些,怎么办?没法办。所以每天微博出新鲜词我都要看,发生什么了?怎么回事?这哥们怎么和小三结婚了?你必须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必须要告诉自己你不是一个84年的人,你是90后。

创意是扎实理论+勇于实践的结合

做什么事都要有理性依据,我们经常说我们有创意,我们是广告狗,我们是小编,所以我们说你要拿到一个产品去研究它,理解它,了解它,你们至少要读过《市场营销原理》,知道什么是长尾效应等等。广告绝对不是说你天马行空,或者你揣着IPAD,听着歌去星巴克点杯拿铁就能想得出方案,你以为一个方案就是一大群人头脑风暴出来的吗?因为我们本身是没有常识的,我们经常看很多东西看别人怎么做,我们就做地跟他们一样。不了解人性就不会有好广告,不对产品有深入研究和认知就不可能让受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后我们营销95%甚至99%用两个字可以概括叫自嗨。一个产品历史如何,产品本身如何,竞争对手是谁,代言人是谁,红牛加鸡蛋在红牛科学家看起来非常傻,但中国很流行,轩尼诗加绿茶让每一个对酒很懂的人痛心疾首,但是加了绿茶酒味好一些,让平常喝一两的人喝四两,销量增加。你早晨喝一瓶矿泉水跟晚上睡觉喝矿泉水不一样;你和谁喝,是和倒追你的特别难看的女生喝,还是和想追追不上的女神喝也不一样。

打造有趣创意的方程式

20150917140018_843

把左边七个跟右边七个结合在一起,那么你的创意就会有49种组合,这个组合之下每一个产品都可以找到50个分项,那就是200多个甚至更多,创意难吗?并不难,认为创意难是因为我们不接触受众,我们不深入了解,我们没有常识于是说创意难。

我们把时间花在哪儿了呢?花在微信跟人逗贫,花在没事儿盲目追求所谓的恋情。我们在网络虚幻社会活太久,那我们怎么可能接触到生活本身?

20150917140140_457

热点到底怎么追才有趣,有效,有意义?

给大家讲热点,人们永远要去看那些热闹发生的地方,这是人性,在社交网络上追热点没什么,不过看你怎么追。举个例子,当时双十一,天猫在做每小时的报数,卖多少钱,对于杜蕾斯的第一个反映就是比他的数据大,而且大很多,我说什么东西能比他们数据大很多?毋庸置疑精子数量一定比它们大很多,抢购结束时,如果你还在重复创意就贫,所以还有什么数比较大?我们就想出了卖出的套套为情侣节省奶粉钱更多。

热点不是说今天明星结婚我发几张明星的照片,然后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那是民政局干的事。我们应该想的是这个东西跟自身品牌贴不贴,你会发现你做热点的时候,它如果跟品牌有关联,你所获得响应一定比平时多的多。我看过三四百个品牌这么做,无非是你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不是热点出来你跟部门20人一起讨论,该不该跟?讨论十分钟,领导说我们决定开始跟,你做吧,发一个东西,A领导说这不好,B领导说这不好,过两小时还没发出来那就不是热点。

当韩寒《后会无期》上映的当晚,我们买了他们的版权图片,做广告要尊重其他创意人的心血。我们这样的行为也成功引起了韩寒制片人的注意,他们主动把海报给了我们,我们今天跟每一个电影的互动一定拿到对方海报授权。

一定要把品牌看清楚,你在未来五年怎么做?未来十年怎么做?你品牌走的过程中和销售关联是什么?你该为什么服务?不是为一个创意而创意。我们应当把一件事情穷极一生去做,即使这个行业是肮脏的,你还愿意前往克服,而不是抓一点热点,耍一下小聪明。但恰恰有很多老板们急功近利认为我们做得不错,就多给钱,于是我们多挣钱,但是你放眼看这个行业其实哀鸿一片。

无论是苹果发布会,还是王力宏与李云迪双双公布恋情,包括奥运会的时候,每一个傻客户都把五环标志摆在这儿。我们当时正好帮客户做润滑油推广,于是我们会说“滑到家了”,正好和当下申奥成功的热点进行了完美结合。如果你做广告,你开始在心目中骂客户傻,骂一次两次,骂第三次这个客户就不要做了。如果想做出有效成绩来,一定是甲方与乙方在同一个认知下,大家共同信任,共同承担风险,但凡甲方有风险乙方首先站出来而不是往回缩,出现问题如果我错我会第一时间承认,如果跟甲方没有安全感信任,我们沟通成本会非常高。

这个行业是靠脑子挣钱的

这个行业靠什么挣钱?靠的就是你的脑力,你做第一件事一小时挣一百,你做20小时挣一千,我宁可一小时挣一百,大部分人没有把这个行业想清楚,这个行业就是苦逼行业,这个行业就是扼杀我们艺术的行业,当你觉得这个行业不好就换个行业,不要坚守,如果坚守就要想清楚如何跟甲方建立信任,有争吵,但一定要共同塑造我们彼此之间的信任。

举一个我们服务过的另一个大家熟知的互联网公司,陌陌。对于陌陌而言,它想要要改变它在消费者受众心中的固有认知。但是你知道很多固有认知比较久,想改变就非常困难。一个品牌一个产品,如果想去改变受众认知,你要吃很多苦头,做出很多努力,没有一蹴而就的事儿。我跟客户节奏没有踩对,有时候真的寝食难安,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克服困难,直到有一天把这件事情搞定了。在社交网络有一个规律,你做的所有事情不是一直向前的,是有波峰波谷的,大部分情况下每一个品牌每一个客户都希望向前,但即使是人尽皆知的通用公司,都曾经经历过三年没有增幅。我们首先要告诉我们的客户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不要隐瞒,不要夸大,不要忽悠,你会为你忽悠的每一句话付出相应的代价。

还有一点,今天文字的力量要源于动作,什么是动作?记得我们在做麦当劳七夕促销广告的时候,我们同事问老金上大学谈过恋爱吗?能告诉去哪儿谈恋爱吗?我的回答是,小树林,偶尔也去麦当劳,去麦当劳最希望干什么?别关门,夜班车别那么早。于是,他就做出了如下的广告语。

20150917140221_733

想做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就要克服恐惧感

同样我说如果你希望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就要克服你的恐惧。我们做传播一定找到恐惧点,想办法克服才能上一个台阶,我们以前做H5,这个东西有什么?如果是好东西,有趣的东西就可以存在很久,可以让别人为它口口相传。我们花了一个月时间用重金和人力做杜蕾斯美术馆,这个美术馆是12点关门,进来以后购买十几个艺术家作品,背景音乐是购买了窦唯的版权,加了一些有效的互动,比如我们设置了一些星星,这些星星一点,就有优惠券出来。厕所的马桶里有一个钥匙,你要拿钥匙回到有锁的地方,然后看下一步的流程,否则进不来。结束以后会直接进入一个滑润油的广告介绍,然后跳转到京东的购买页面。没有花一分钱的大号推广费用,这个滑润油的销量提升了20倍。

光鲜的成绩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心血,不要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我们的艺术指导画单线条快把眼睛画瞎了,配合的技术团队说:“老金,你这帮人都是处女座吧。”哪儿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有时候即使花很大精力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那就忘掉它做下一个有可能成功的事情吧。如果你做一件事情就成功,那你的运气太好了,百分之百运气,还做什么广告,直接赌两把,或者购买暴涨20倍的股票,还做什么广告?你做一百次事情,每一次都认认真真做,哪怕只成功一次也是值得的。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平,看看自己平时有多懒吧。

只需要在乎那些你在乎的人对你说的好与坏即可

继续来说陌陌,我们做很多海报的目的不是为了转发,而是为了曝光曝光再曝光,告诉别人今天陌陌如何。果真,从我们监测到的数据来看,的确有了很好的改变。同样,社交网络不都是扁平化,当时陌陌6.0升级讲兴趣圈层以后,大家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话不投机,经常是鸭同鸡讲,没有在一个频道上。我们想能不能把人变成这个样子,于是找西班牙专门拍兽面人身的人作为广告用图,广告的宣传图有了,文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做了这样一个事情,我让团队的成员去他们所有能够聊天的社交平台,无论豆瓣、天涯,微信等等,尽情地聊。没过多久一个同事反映说他特别内向,不会聊天,有社交恐惧症。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文案。

20150917140326_104

还有一点,没有一个广告是所有人都说好,不可能。乔布斯这么伟大,还有很多人觉得不好,你只要在乎那些你在乎的人对你说的好与坏即可,我从来不在乎不在乎的人对我说的好与坏。

互联网没有让我们疏远,人与人之间只会更加紧密

今天还是眼球经济时代吗?我们抓住眼球就能够取得销售胜利?现在转过身把大楼烧了,说不行,危险太大,让你裸奔,说我裸奔没人看,我说你和林志玲一块儿。如果营销做到大家互相骂娘或者对打,只会对这个社会带来负能量。因为在传播里面我们要做得事情是告诉大家什么是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可以持续长久,我们可以反过来看再五年,每一个撕逼营销,必须有转变。

最后为什么说social要在social之外?真正好的传播应该是从产品端到销售端到物流端,到最后打开包装全部整合到一块儿,我们有很多企业有这样的意识,但是在这种意识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自我剥离。我相信互联网不会灭亡,移动互联网也不会灭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紧。

Via:馒头商学院


豆腐一年卖6亿 跨界营销延伸品牌那都是随便玩玩的 你行么?

2015年男前豆腐预计实现110亿日元营业额(约6亿人民币)。

定位差异化

2005年,日本京都的伊藤信吾接手父亲的豆腐老店后,不满足于“三块豆腐100日元”的卖法,想要打破几十年卖“标准豆腐”的传统。于是,他和几个华裔、欧美人士创立了一种全新概念的豆腐品牌——男前豆腐。

伊藤信吾要做不一样的豆腐,先从产品下手。男前豆腐把传统豆腐造型进行改良,做成了水滴形等异形,将豆腐放入瘦长型或琵琶型的塑料容器里,并命名为男前豆腐店,意即“男子气概豆腐店”。异形豆腐一下子区别于市场上的标准豆腐,差异化让男前豆腐迅速打响品牌。

软软的豆腐变成了男子汉的象征,给消费者的认知和感官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这种做法一下子从众多的日本豆腐品牌中脱颖而出,许多日本人买不到男前豆腐,也会预定购买,因为他们要的就是这种潇洒的感觉。

20150916114456_861

20150916114458_266

20150916114646_721

精耕产品和包装

形成品牌特色后,伊藤信吾着力在开发具有“男性魅力”的产品力上下功夫,在原料、工艺、口感三方面实施了对应“男性魅力”概念的产品力开发。与产品力相配合,为产品的特性赋予了全新的符号化演绎。

在这之后,伊藤信吾把过去豆腐易散易碎、方方正正的刻板造型,转换成异型的包装,塑造了制作豆腐的新标准,打破消费者以往对豆腐的认知,产生好奇的心理,重新改变了豆腐这个传统食品的价值。

男前豆腐的所有商品命名和包装都走独特创意风,跟店名相同的「男前豆腐」、做成像桨一样的「吹风的豆腐店JOHNNY」(日文原名:风に吹かれて豆腐屋のジョニー)、做成饭匙样春夏限定的「吵架至上凉拌豆腐小子」(喧哗上等やっこ野郎)、秋冬限定的「吵架至上汤豆腐小子」(喧哗上等汤豆腐野郎)、男-TOMOTSU、绿大豆制豆腐「OJOE」(お嬢)等。

20150916114742_270

20150916114743_545

20150916114746_966

跨界营销

男前豆腐店的高人气也让日本玩具大厂BANDAI找上门,将其8种豆腐产品制成扭蛋玩具,将豆腐店热潮再蔓延到玩具上。除了跟玩具厂商的结合外,“男前豆腐店”也从网站跨足到手机上,将该网站所出的4首独特歌曲《JOHNNY联合》(日文原名:ジャにー连合)、《豆腐店的摇滚乐》(日文原名:豆腐屋のロケンロ)等变成可以下载的来电铃声跟来电歌曲,除此之外,“男前豆腐店”的商标图案也制成待机图案跟Flash游戏,甚至提供网站上JOHNNY的喊叫声变成手机来电声音。

另外,男前豆腐店还曾发售过与人气动漫《海贼王》共同开发的“乔巴豆腐”。伊藤信吾解释说该企划的目的是希望让那些平时很少吃豆腐的人,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品尝美味的豆腐。乔巴豆腐的包装上印有路飞、山治及乔巴的图像,都是男前豆腐的原创设计,特殊容器也使豆腐上再现了乔巴的脸部。

20150916114900_458

20150916115025_943

20150916115104_23

延伸品牌价值

男前豆腐具有独特的可识别个性形象之后,伊藤信吾将“男前豆腐”的品牌符号物化,利用创意形成创意产业链,不断延伸其品牌价值,自己开发、生产、销售周边产品。小编登陆男前豆腐官网,发现在导航条上单独有一栏叫“货品架”,下设衍生品分类为:T恤衫-外套;围裙-小物件;贴纸;音乐产品,共四大类、三十一款产品。

从一块豆腐延伸到时尚网站、玩具、流行音乐,从产品单一的功能营养价值,上升为表达自我,追求时尚潮流的精神体验价值,实现了从低附加值、低关注度到高附加值、高关注度的跃升,开辟了“时尚豆腐”的流行潮流,创造了一个特别的蓝海市场,这充分说明,比产品更重要的是产品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20150916115206_3

20150916115304_32

20150916115408_99

男前豆腐的种种营销做法都站在了时尚、前卫、潮流和文化的前沿,许多日本人买不到男前豆腐,也会预定购买,因为他们要的就是这种潇洒和吃东西“吃到”观赏、文化和创意的感觉。虽然从来没有花费过广告费用,但是,男前豆腐大胆创新的改造豆腐品牌行销模式,精耕产品与包装,从而引起媒体和消费者的自发关注与宠爱。
2015年,伊藤信吾的梦想是把男前豆腐做到110亿日元销售额的规模(约6亿人民币),据了解,2010年男前豆腐卖出2亿人民币,2014年卖出4亿元。2015年上半年营收已经超过3亿元,实现目标指日可待。

消息源:VMARKETING成功营销
原作者:陈莹


怎么讲一个让人忘不了的故事?

内容营销的精髓就是吹牛逼。自己吹过的牛逼,跪着也要分享出去。当你发现别人呕着把你的故事看完的时候,你是不是有一种浓浓的忧伤?

熬到四点钟做出来的内容,发现别人并不买账,这种惨案其实很常见。为什么会这么惨?很简单,你的故事像坨翔,根本没有资格浪费别人的时间。

20150914151730_332

为什么有时候熬到凌晨四点钟的故事还是一塌糊涂?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一名大导演斥巨资花个三五年拍出来的电影,也可能是烂片。不是花时间精力呕心沥血弄出来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当你的良苦用心被当做一坨屎的时候,不要伤心,不要绝望,要找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别人无视你的蠢故事呢?

首先,最大的原因,就是你的故事不合别人的胃口。注意,不合胃口跟做得不好是两回事。有些故事制作精良,做功非常好,但是别人还是轻松地拒绝了。因为你的故事根本就不是别人所需要的。这个场面,就像把一盘波士顿大龙虾摆在对龙虾过敏的人面前一样,东西再好也没什么卵用。

要想别人胃口大开,就要讲一些和你的用户胃口的故事。所以,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你的用户,知道他们的习性喜好,这样才可以量身定制地讲故事。在用户面前不用装清高,可以像孙子一样投其所好。

有些故事可能炒鸡无敌精彩,用户就是不理不睬。好故事不如合适的故事,有些故事就是要说给懂的人听。

20150914151730_516

摸清口味之后,就要检查故事是否具备“直抵人心”的要素。让人过目不忘的故事,起码要有以下留个要素中的两个:简、奇、具、信、情、事。即简单、意外、具体、信任、情感、故事。

一、简单:你一烧脑,我就蛋疼

让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记住的故事,必定是简单的故事。简单的故事,都是这样的:别人讲给你听的时候,一下子就懂了;你讲给别人听的时候,一下子就给别人讲明白了。简单的故事,不是让人思考了才懂,而是懂了之后会忍不住去思考回味。

20150914151758_920

怎么做到简单?以下两点比较关键:

1、信息量小

一个故事一个主题,别叽叽歪歪喷一大坨。比如想表达母爱的,就不要把父爱也加进来。先告诉对方够用的信息,然后再一点一点慢慢增多。

2、给信息点排序

领导发话总是分成好几点,然后再细分好多点,结果下面的人只记住最后那句“我的讲话完毕”。没有什么比排比式的故事情节更让人抓狂的了。所以,无论你有多少个点,一定要分主次,对重要性进行排序。

二、意外:留点surprise啦

这个世界上最有效的催眠术就是一成不变。习以为常的东西可能很有用,但绝对是左耳进右耳出那种翔翔。人脑天生就对各种变化十分敏感,要让观众的注意力勃起,第一步就是改变。

20150914151825_473

具体要怎么改变呢?下面两点比较直接。

1、违背常识

首先要违背常识,然后告诉别人为什么违背常识。比如风筒本来是要用来吹头发的,你却用它来剃须,这就是违反常识了。到这一步,观众就会产生不解,或多或少都会有寻找答案的欲望。

2、制造神秘

这比违背常识更进一步,是提出一些高于常识的东东,属于比较稀缺的那种。比如“二货综合征”这么一个让人似懂非懂的东西,好像见过,又好像没见过,于是也想探个究竟。

本质上,故事的意外元素,就是要制造知识缺口。有缺口就会有好奇心,而好奇心是用来消灭的,因为它会一直让你痒痒的。看烂片的时候,就算全场破口大骂,也会坚持到最后,就是想知道结局怎么样。

三、具体:你想表达什么?

你想表达什么?如果别人听到你的故事的时候,问这样一句话,说明你在含糊其辞,没有把故事讲明白。当一个故事混入了太多假大空的东西,就像一杯牛奶兑了很多水,喝起来不知道是啥滋味。

20150914151846_533

关于具体这个元素,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说得不具体一点,就是不要让听故事的人轻易动用抽象思维能力,仅仅用到联想和回忆即可。比如要介绍某个新事物时,用大家熟知的旧事物进行类比,只要一联想到旧事物就明白新事物大概是什么东东了。你的故事里如果多一些感官能够直接消化的事物,那就死具体的,比如能够摸到的、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而不是各种让人皱眉头的思潮、主义、模式、战略。

四、可信:吹牛逼遭雷劈

千万不要把讲故事理解为吹牛逼,一旦你的故事被别人判定为吹牛逼,就不要指望别人再相信你了。讲故事是以事实为基础的,吹牛逼是脱离实际的。真实与否决定可信与否。关于增加故事的可信度,下面两点可以参考:

20150914151940_810

1、有图有真相

如果说故事是陈词,那么图片就是故事的证据。没有证据,即使你长篇大论拉一大坨,也可能只是“单方面宣布胜利”而已。所以,能用图说明问题的,就不要多废话了。

2、多叙述少形容

讲故事嘛,大家关心的主要是what happen,即发生了什么,而不是某样东西怎么样。比如你的产品是手工面,不要一个劲地形容师傅、原料怎么好,而要把手工做面的独特过程记录下来。评论只是佐料,叙述才是主食,两者优雅地搞在一起,才能烹饪出一个香喷喷的故事。

五、情感:你的故事,关我毛事?

大学有个室友,每次回家都会带着一坛老家的酸菜,说是外婆做的。看他每次都吃得那么销魂,我们也尝了一口,觉得还不错,但还不至于到那种回味无穷的地步。当然啦,我们吃的只是酸菜,而那家伙吃的是“酸菜+外婆的味道”。

如果我也从小吃到大,还跟外婆一起腌酸菜,那我可能也会吃得热泪盈眶。但是那是别人家的外婆,那是别人家的亲情啊,关我什么事呢?

20150914151908_195

所以 ,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还要用情感去毒害他,顾客才会跟你互动。

有情感的故事,要求故事要有代入感,要让别人从你的故事中看到自己。因此,故事的场景应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场景。例如,你说贫困山区很穷别人不会产生同情,但是如果让他看到山区的一个小女孩是怎么刷牙洗脸、吃饭睡觉的,他就会心生怜悯。

三个最基本的消费诱因:性、贪婪和恐惧。往上升级就是那些不能吃的自尊自信、亲情爱情等等。

例如:面对一杯牛奶,你可以有多个级别的故事,勾引不同的人来买。价格便宜-缺钙-强壮中国人-美容养颜-探望病人-哄爸妈开心,等等等等,总会打动到一部分人。

想办法把你的产品与别人的痛点痒点挂上钩,那你的故事就能使别人关心在乎了。

注意:理性分析是感情牌的天敌,大脑会阻碍我们的感受能力。所以那些数据分析、实验报告、专家建议就别出来捣乱了。

弱弱地总结一下:

1、不要以为讲故事就是要拼创意、拼天赋,慢慢你会发现,故事都是有套路的。就像你港剧看多了,基本上就知道情节怎么发展了。关于故事模板,后面会陆续分享。

2、生活中遍地都是故事的素材,创作故事也许很苦逼 ,但是优雅地整合素材也能创造出一个牛逼的故事。所以,故事评判力是一种跟故事创作力一样重要的能力。照着本文提到的5个“好故事元素”去练就发现好故事的慧眼,到时候你也可以弄出一个好故事来。

消息源:张飒的博客
原作者:张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