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击“红包”类恶意营销,违规者或被封号注销

那些第三方平台应用发布违规第三方页面“红包”进行恶意营销,以及个别公众号滥用企业付款功能仿造微信红包消息,违规诱导用户点击假“红包”、分享抢“红包”……通通都注意了啊,你被微信盯上了!!

20160128142202_272

春节临近,微信团队接到用户举报,反映部分第三方应用发布违规第三方页面“红包”进行恶意营销,以及个别公众号滥用企业付款功能仿造微信红包消息,违规诱导用户点击假“红包”、分享抢“红包”(本公告下简称“红包”)。此类行为不仅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违反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等相关规定,也极大地损害了用户体验。

 

因此,微信公众平台将依照《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对以下行为进行整顿,也请广大微信用户注意和警惕:

一、发布虚假,含木马链接的违规类“红包”

利用送“红包”吸引用户转发,用户点击后跳转到产品促销、打折广告等页面,甚至部分假“红包”页面中暗藏木马病毒,窃取用户个人隐私信息,存在盗号风险。

20160128142136_298

20160128142221_359

 

二、发布含诱导行为的“红包”或微信红包

部分公众号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合体抢红包”的方式对“红包”实施诱导分享、诱导关注等违规行为。

20160128142245_482

还有部分公众号利用企业付款功能,仿造微信红包消息,用户点开链接后必须先关注其公众帐号才能领取小额现金红包,实施《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所禁止的诱导行为。

20160128142246_705

20160128142318_184

20160128142319_820

 

三、抢红包外挂类软件、应用

部分外挂类软件、应用声称能帮助用户为抢到更多红包,诱导用户安装包括但不限于“红包外挂”等抢红包外挂类软件、应用。微信团队特别提醒,该等软件违反了《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等协议规则的规定,对用户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等造成了极大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微信软件的用户体验,我们劝吁广大用户务必警惕此类应用,合法合规使用微信软件。

20160128143307_957

我们再次重申:微信公众平台对发布违规“红包”及违规使用企业付款功能等相关违规行为,以及对任何影响用户体验的行为将坚决依照法律规定、协议规则的规定进行处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删除部分或全部关注用户、限制或禁止使用部分或全部功能、帐号封禁直至注销的处罚,对情节严重者还将拒绝再向该主体提供服务。同时,微信团队保留追究此类服务追究方法律责任的权利。


网信办严查微信标题党图片党,突然不知道该怎么起标题了!

前不久,国家网信办发文痛斥社交平台标题党和图片党现象,即为了追求点击率和浏览率,刻意选取与内容无关但是博人眼球的标题与图片,这种现象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尤其泛滥。

 

前不久,我被一条自带“标题党”技能的文章惊醒了。国家网信办刊发题为《“标题党”“图片党”该收手了》的文章,痛斥目前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泛滥的标题党、图片党现象。吓得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起标题和配图了。

20151009174032_24

该文先是肯定了一个好标题的重要性,表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生了碎片化阅读,导致移动端的内容制作和包装要求更加短小精悍、标题精彩,“一个精彩的好标题往往会成为决定一条微信或微博转发量多少的关键因素”。

但是随即话锋一转,网信办指责目前一些媒体、自媒体为了片面追求浏览量,利用读者的猎奇心理在起标题上“挂羊头卖狗肉”,尤其对微信公众号中泛滥的标题党、图片党着重加强了批评力度,此处摘录几段:

为了使平淡无奇的内容吸引更多的读者、网民关注,片面追求标题的精彩,很多媒体从业者忽视甚至无视标题与内容的贴切关系,成为标题党的一员。

随着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普遍应用,一种新的群体又应运而生,即用一些极具吸引力但与文章内容毫无关联的图片,作为微信文章的标题图片,以获取关注提高浏览量,这个群体目前被戏称为“图片党”。

纵观目前微博、微信朋友圈中所传播的一些信息,文不对题、低俗暴力、夸张惊悚、故弄玄虚以及无底线的悬疑已经成为某些传播者制作标题的几大法宝。这表面看似夸大、调侃或无厘头的手法,其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本身就是财富”,微博、微信通过吸引粉丝、提高流量以及高频率的转发,换取的是商家的青睐和数额不菲的广告收入。

20151009174135_526

以上这样的标题太容易让人产生不必要的额外联想了,显然是赤裸裸的标题党

为了增强说服力,网信办的编辑还拿着福建一男子在自己微信公众号中发表“昨晚,石狮,震惊全国!一家34口灭门惨案!转疯了!”造成极其恶劣影响为例举证,所谓的“一家34口灭门惨案”其实指的是老鼠,这种标题党实在可恶:

2015年1月10日,福建漳州26岁青年吴海雄在他经营的微信公众号“石狮民生事”上发布信息“昨晚,石狮,震惊全国!一家34口灭门惨案!转疯了!”称福建石狮一家34口被残忍杀害,其中一名有孕在身,并指称犯罪嫌疑人逃往北流方向,警方正在进行调查。而文章结尾处附上的却是一张34只死老鼠的图片。该条微信随即被疯狂转发引爆朋友圈。7天后,吴海雄因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石狮市公安局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网信办还从微信公众号里拎出来几个典型的标题党、图片党:

20151009174202_607

网信办这次之所以拿微信、微博的标题党开刀,显然是有备而来,同时也有指责微信、微博监管不力之意:

“针对微博、微信中存在的造谣传谣、散布淫秽色情内容等问题,几大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商也在逐步完善相关的规定条款。同时,这些公众平台发布了规范运营公告、建立辟谣中心,并适时更新对于违规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处罚结果。但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管理措施中,还没有涉及微博、微信标题及标题图的管理措施。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现有的微博、微信公众号鱼龙混杂,其背后运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这无疑也为不良标题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土壤。”

网信办最后奋声疾呼:“标题党、图片党们如继续不顾公共秩序、道德良知肆意发挥,一旦突破法律底线,恐怕悔之晚矣!”

有网友评论道:“我大概分析了一下痛恨标题党人的心态:哇塞,这个标题这么劲爆,里面的内容肯定很好看。点进一看,原来里面的内容特别正经,于是就恼怒了,我裤子都脱了就给我看这个,于是怒骂标题党。另外,‘我们都是共产主义主义接班人’算不算标题党?”

不说微博就说微信,谁的微信里没有关注几十个微信公众号呢?有些公众号名字起得就挺“标题党”的,何况是公众号里的文章标题。

的确,当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标题会忍不住点进去一窥究竟,甚至对能起如此有趣的标题的人的脑洞由衷由衷的佩服,以至我也曾被标题党骗过好多次。不知道为什么,写到这儿的时候,我赶紧搜了一下人民日报在微信公众号上发的相关文章的标题……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马化腾你管管。

 

VIA:虎嗅网 作者:假装FBI


手把手教你做微信运营,九个心得帮你留住用户

微信红利期过后,如何实现快速增粉并留住用户,是摆在所有运营者面前的难题。有求必有应。前《GQ》副主编、微信公号“世相”的主人张伟来手把手教大家如何留住用户、增加用户粘性。

消息源:峰瑞资本(freesvc)

张伟曾供职于顶级时尚男刊《GQ》,目前刚刚离职创业。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微信公众号 “世相” 的主人。作为一个专注于分享长文的个人号,世相订阅用户近 50 万,几乎每篇文章都超过了100000+的阅读数。近日,他分享了自己运营强粘性公号的九条具体心得。

 

反复触碰高频生活方式和高频情感

高频情感,即人类共通的基本情感。这几天,很多人在转《GQ》主编王锋为九月刊写的卷首语,其中有段话是这样的:

“世事尽管复杂,本质却很简单,在描摹这个世界的万千词语中,真正有绝对和终极意义的词汇不过十来个:比如情感,比如爱和自由,还有善良、物质、身体、死亡……当然也包括宇宙和原子。所有的世事纷扰、物理存在,都可以在这十几个词汇中找到归宿,这 10 个词语既是我们人之为人的源头,也是一切悬念的谜底,它们占据着我们生命的‘最后两页’。”

也就是说,无论你是一个精神性的产品,比如豆瓣、世相、nice,还是一个物质属性的产品,比如小红书、石榴婆报告,都应该反复触碰高频的场景。

精神场景包括爱恨、情感困惑、生活痛苦、分别、悲伤、死亡。物质场景包括约会、逛街、工作、饭局。一个卖化妆品的消费社区,或一个写心灵鸡汤的微信公号,都应该不断地打击或抚慰与这些场景相关的情绪。

这类基本的情感或高频情感,是长期的、贯穿日常生活的、反复出现的。世相里讲述人生挣扎或是如何学习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文章,哪怕过去一年,也还是每天都在后台被用户调用、询问。如果在这些场景中植入了自己,它就会不断被记起,不断被需要,也更可能让用户产生 “你是我的人生陪伴品” 这样的效果。

很多人会问,这如何做到呢?

其实很简单,每个话题都能找到与普世情感契合的切入点,只是看你有没有用一句话点破。我曾经给无数人修改过微信公众号的文章,经常只是增加一个 “外套”,内容不变,表述不变,但在文章中加上一句与爱恨情仇相关的线索性的话,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20150925145240_699
每个话题都能找到与普世情感契合的切入点

 

制造 “有用” 的幻觉

朋友圈里经常有人转发一些文章,标题诸如 “怎样不痛苦”、“怎样不焦虑”、“怎样显得自己腿细”……你去看转发这些文章的人,此后仍然经常苦恼、焦虑,腿也不显得细。

如果能解决高频的情感困惑或日常生活需要,就更容易让人觉得有用。此外,有用并不只有 “指南” 的形式,而是帮助解决困惑,起码让用户觉得可以解决。事实上,情感困惑或者变漂亮,这两件事都是无法解决的,也很难评估解决效果的。更多时候,人们需要被告知 “你可以这样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 “有用” 的幻觉。

 

发掘易传播的口号

关明生在《关乎天下》里讲过一个例子。2001 年,他去阿里巴巴做总裁,马云当时也喜欢对员工讲话,但长篇大论。他的建议是,每次讲话内容要总结成两句话,反复说,反复说。最后,据书里讲,这个方式是有效的。

这里强调了两点,一是要有口号,二要反复提。这个口号不要太书面语,最好在两个人聊天时可以被自然地使用,能成为网络流行语就更好了。

20150925145255_143
内容要为用户带来“有用”的错觉。

 

强调身份认同感

一个普遍共识是,小众的文化、圈子、产品更有粘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做小众产品。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小众的高粘性来自 “群体身份感”,就是一种 “只有我是,你却不是” 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来得比较容易,不用赚大钱,不用花大力气,只要喜欢某件事物就可以获得,所以很多人需要。“我是读世相的人” 对某些读者来说,真的成了一种优越感的来源,我也会偶尔强调下这种身份感,比如会说 “你既然读世相,那么你是一个在意审美的人”。

有一种方式最近被用烂了,就是取一个用户集体昵称,最早可能来自超女的 “玉米”,但它确实是有用的。鹿晗的粉丝在微博名字里几乎都带一个 “鹿” 字,也是一样的道理。还有一些方式,比如发标牌,罗辑思维的会员制,甚至分级会员,也是这样的例子。建立用户的层次感,其实是将身份感细分,让一部分人有更强的身份感,另一部分人有一定的身份感。

用户一旦获取身份感,粘性是很可怕的。我喜欢看日本动画片《银魂》,里面有个女歌手叫阿通,她的粉丝们统一着装、统一动作,房间贴满海报。这就叫高粘性,一个产品可能做不到,但可以靠近。

当用户数还不够多的时候,一定要抓紧时机利用这个临时的 “小众” 阶段,拼命强调身份感和独特感。以后,这些人会成为你东征的 “十字军”。

20150925145311_150
只有用户画像清晰,才能击中目标用户。

 

赋予用户使命感

使命感一定要合乎逻辑,比如,不能是 “我们要占领宇宙”,但在这基础上又不能太不容易实现。不该是“我们要让自己变漂亮”,而应该是,“我们是这个社会变得更漂亮的最主要希望”。世相的使命感,这句话在一定范围内还挺有名的,“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过去三个月里,不知道有多少人问我:现在看,咱还能改变潮水的方向吗?有了共同的使命感,大家就会有一种 “未完成” 的责任感,并且觉得一件大事与自己真的有关,而且自己只要每天做很简单的事,比如读一下世相,比如买一部锤子手机,就参与了这件大事。

使命感一定要合乎逻辑,要尽可能宏大和理想主义,又不能是 “我们要占领宇宙” 这种,而应该是“我们是这个社会变得更漂亮的最主要希望”。世相的使命感——“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这在一定范围内还挺有名的。过去三个月里,数不清有多少人问我:现在看,咱还能改变潮水的方向吗?

有了共同的使命感,大家就会有一种“未完成”的责任感,并且觉得一件大事与自己真的有关,而且自己只要每天做很简单的事,比如读一下世相,买一部锤子手机,就参与了这件大事。

 

明确用户分类

大致上我把用户是分为两类。一类是 A 类基础用户,你要指着他们提高阅读数,卖东西给他们,这类人最多。另一类 B 类是重要用户,顶端用户,你要靠他们提高影响力,引导产品气氛,确定产品地位,分享专业知识或生产优质内容。一个比较冷酷的方法是,公开对 A 类用户示好,私下对 B 类用户好。私下对 B 类用户好,容易理解,尽可能地一对一沟通,讨好他们,给他们回报,跟他们吃饭喝咖啡交朋友。但 A 类用户,大多数用户,虽然应该尽量对他们好,给他们提供好内容,给他们提供折扣,提供购买便利,提供交友渠道,但这种好总归是有限的,因为你不可能挨个请他们喝咖啡。所以,更多时候,你只能口头上表示对他们好,有多么在意、爱护他们,为解决他们的痛苦流了多少汗,做了什么牺牲。你甚至可以在这么做的时候,有意让 A 类用户觉得,你对 B 类用户没有这么好,以增强他们的快乐。不用担心 B 类用户会不高兴,他们知道自己得到的其实更多,不会感到被伤害。

20150925145332_350
给予顶端用户特殊关怀,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投入社区。

 

构建共同敌人,进行利益捆绑

和用户一起构建共同的敌人,将利益捆绑起来是增加用户粘性,非常有效的做法。利用了这一点的产品功能有很多,比如 “吐槽”。吐槽是我见过的最有粘性的互联网行为之一,吐槽让人上瘾,让人反复参与,让人乐于传播到其它地方。还有那些以 “反鸡汤” 为口号的公众号,经常都有很高的用户忠诚度。这个道理很简单,不细说了。

 

正确包装获利行为

很有趣,我发现正确包装之后,宣称自己获利的行为反而能增强用户粘性,这一点我开始也不能理解。但例子很多,比如顾爷、天才小熊猫都是发软文赚钱。最后变成了用户非常高兴,不读软文不开心。我猜原因可能是,过去人们总是反感利用用户赚钱的人,时间久了,对这种观点有逆反心理的用户开始成长。逆反者喜欢传播自己的观点,因此利用用户赚钱成了一种口头上高尚的事。这个包装过程比较细致,不同的情况下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总之是要符合一些基本原则。不要扭捏,要大方,要从一开始就残酷对待反对自己赚钱的用户,要夸用户帮自己赚了钱,注意,是夸,不是感谢,这两种语态会导致受众微妙的心理区别。

 

有的产品是有教主的,比如一个现代偶像,或者某些产品创始人。有的产品没有教主,但产品本身也可以努力表现出某种清晰人格。如何做一个有魅力的人,这是很难有教科书式的做法的。我总结了一些已有的做法列在下面,仅供参考:

- 要树立敌人,常常战斗。

- 对信徒不要一味宠溺,要爱恨交织,批评和维护交错使用。

- 要掌握严肃与撒娇交替使用的技巧,也就是说,有时候你要足够强大,让人依赖,偶尔可以脆弱一下,卖萌,示弱。

- 了解一对一交流的重要性,每一个被一对一交流过的用户,都容易成为一辈子的忠实用户。

 

原作者:邓璟


微信“原创”,大家对你趋之若鹜,你为何偏要伤我入骨

微信公众平台从开发至今,一直在不断地发展、革新,特别是今年1月推出的“原创”功能,可以算作是微信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然而,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就是这个重要的功能,却在其后的发展中不断地伤害着众多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是每一家企业、每一位运营者都不会陌生的,这个平台从开发到现在,确实是在不断革新发展的,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原创”这一功能,它保护了许多人的权益,却也有时不时的伤害了许多人。

 

“原创”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2015年1月22日,那是一个冬天,你出了原创功能,大家都很开心。

“原创者可在微信公众平台后台的“素材管理”处进入“图文消息”编辑,点击“申请原创声明”。并填写提交原创声明的信息。申请原创声明的文章在群发成功后,原创声明系统会对其进行智能比对,系统比对需要一定时间(半小时以内),比对通过后,系统会自动对文章添加“原创”标识。”

20150810155122_850 (1)


20150810155122_850

然而,悲伤的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拥有你~

Q:是否所有公众帐号的文章都能进行原创声明?

A:不是,原创声明功能目前处于公测期,暂时面向微信认证的媒体类型的公众帐号公测。未来,我们会根据平台的运营情况不断优化。希望在原创声明功能上线之后,广大原创作者能积极地对自己的原创内容进行原创声明,获取保护。

好吧,这次原谅你了,刚开始嘛,还没完善好是可以理解的,暂时不能享受原创功能,也就不怪你了。

然而!

终究是大家太年轻啊,想法太简单!

20150810160017_510

 

原创,我是如此的需要你

这一功能上线的意义,就是为了“维护作者权益,鼓励优质内容产生”,那么没能受邀开通这一功能的微信公众号,就不能被保护了吗?!

很多微信的小编时常会出一些自己的原创的,虽然不见得非常优秀,但好歹也是辛苦码出来的呀!文章末尾他们也会“大红色”的标出转载要求,怎么就还是会有公众号选择性的忽视了这么鲜红的一段呢!

他们也尝试过维护自己的权益,去跟转载了却没有标明来源或信息不全的公众号交涉一番,实在过分的也“举报”过,但是,然并卵啊!这样的状况屡见不鲜,后来也唯有放弃,转去吧转去吧,没有“原创”功能的公众号像根草啊!

20150810160351_601

 

原创,你不是真正的爱我!

就微信原创功能,下面列举了四家运营公众号的小编的真实例子,让大家明白,这个让每个原创公众号小编身心疲惫的地方,以及那些不得不说的悲伤故事。

1.公众号M君的故事:已获授权转载仍被举报

20150810155810_629

那还是初夏的时候,M君家的小伙伴看见一篇不错的文章,来源于某有“原创”的公众号,恰好,该公众号的运营者也就是作者,是M君家的长期可转载作者,于是,M君家的小编就愉悦的转载了,结果,不幸发生了——微信说M君抄袭!微信说M君抄袭!微信竟然说M君抄袭!绝对是欲加之罪啊,小编明明在文章里面还写明了转载申明、来源和作者呢!

悲愤交加的M君,选择了申诉!结果,两分钟后,申诉被驳回了!那一刻,M君的内心是冰凉冰凉冰凉的!M君就想知道为什么啊为什么!!

2.公众号X君的故事:微信客服永远无回复

X君在某天,突然发现自家的微信公众号出了些奇怪的问题,那一刻,X君是多么的希望微信能够像电商一样的,随时跳出个客服啊!然而,好像依旧是X君想多了。无奈之际,X君只能去微信团队的微博上私信了投诉了。

20150810155839_242

 

然后,从未有人回复过……最后还是靠X君家万能的技术哥哥们才搞定哒!

微信,你为何只管售货不管售后呢?投诉315有用不?

3.公众号H君的故事:辛苦排版永远被替换

近来,微信关于“原创”功能的应用,又革新了,然而,H君却更加的看不懂了。

“原创作者对文章进行原创声明时,可以选择该篇文章允许转载或禁止转载。设置为允许转载的文章在群发后,其他公众号转载时无法修改原文章内容及排版等,系统自动为转载文章注明出处,且将默认所有公众号获得了作者的转载授权。所有依据本功能转载的文章,原创作者再行投诉转载者抄袭侵权将不被支持。”

20150810155926_267

 

原谅H君此刻好奇宝宝的状态:会有作者好不容易写了篇不错的文章却禁止转载的吗?选了允许转载,大家就都默认获得了转载权,那咱转载之前还要询问原作者干嘛?作者写了文章,还不能选择允许谁转载了?……

想问的太多,能够知道的太少!

悲伤的是,每当H君千辛万苦的排版好,愉悦的发出来后,却发现,所有的努力都不见了——自动换为原公众号的排版,还时不时的莫名其妙被可以媲美“朝阳区群众”的“相关网友”举报,这日子,真是没法活了!

4.公众号S君:谁有“原创”功能,文章就是谁的

S君还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八阿哥”!

当没有“原创”功能的原公众号A发出原创文章后,有此功能的公众号B觉得文章还不错,愉悦的转了,于是,C看见的就会是——此文章是B原创……

这样的情况S君碰见过好几次,要么不知情的被A发现瞬间举报,要么从A得到授权发出后又变成B的,结果是,又不知道被哪位群众举报!

S君:我怎么知道这文章究竟是谁的啊!

这日子,还让不让人活啦活啊!!

20150810160516_393

微信的原创功能上线的本意是极好的,可是,没有被微信邀请的M、X、H、S以及众多公众号,实在是对微信原创又爱又恨,微信原创啊,我该如何面对你!


从0到1,开启新媒体运营的秘密

企业越来越重视新媒体营销,于是很多文章出来指导怎么做好这个事儿,硬的软的技能一堆一堆的。各种技能让人眼花缭乱。笔者来个大梳理,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从业者尤其是有兴趣了解关于新媒体营销的朋友。

20150805092504_730

现在,无论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型公司,越来越重视新媒体营销这件事情。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这样的一个职业,甚至国外已经开设了”新媒体与社会”这样的专业。本篇文章也是作者本人对新媒体营销各种知识的一次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从业者尤其是有兴趣了解关于新媒体营销的朋友。

这两天被一段文字刷屏,主要就是讲,只要学会这些就能做好新媒体运营了,然后罗列了一大堆的硬的软的技能,知识点之类的,其实这个观点我是认可的,我一直觉得,运营可以不是某方面的专才,但是一定要是多方面的全才。

 

1、新媒体运营需要做哪些事情

内容

现在已经没有所谓的红利期了,也不是靠一点小聪明比如犀利的切入点,某个小互动就能存活在这个新媒体圈子里了,现在已经是真刀真枪拼能力,拼实力的时候了,而实力的最基本的体现就是内容。

最近有一些有想法的朋友跟我聊天,说想做个什么什么内容的公众号,我第一句话都是认可和鼓励,第二句一定是嘱咐一句,你如果可以产出好的内容,只要坚持这一点,一定可以走下去。但是,持续生产好内容,谈何容易。

所以内容成为了新媒体运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形式上分为:文字、图片(动图和静图)、音频和视频,现在可以回想一下,基本上每个领域现在都有N个大号。

具体怎么去做好的内容,今天不展开了,这里举个栗子来讲一下可以换个角度做内容。

比如某一个做美食的公众号,假设喜欢美食的都是女生居多,实际上也是这样,哈哈……那内容肯定要围绕女生和美食来做,一般的内容产出就是这样的思维了,可是,这个时候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每个人事物均有多面性,比如每个人的需求也是多面的。

无论是女生还是美食,都可以利用”九宫格法”来进行发散思维。请看下图:

20150805091919_131

20150805091920_713

用户是女生,主题是美食,是不是从以上两个图里面任意两两组合就可以诞生无数种内容的切入点,比如:小鲜肉厨师,减肥营养餐,护肤功效食材……并且,每个点还可以发散。

活动

这个活动可以理解为互动,运营公众号也好,微博也好,其他的平台也好,不管哪个平台或者软件,开发公司都给我们运营者提供了很多用于活动的支持插件,比如投票,答题,抽奖等等。

那么做好一个活动就需要有足够强的吸引力,足够多的推广,足够妙的传播设计。那很多朋友可能很苦恼说我想不出那么多活动,不知道该怎么做,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抄袭”。

还是以”美食”那个为例,别人做女神评比,咱们就可以做厨神评比,别人做有奖征文,我们就可以做给一道菜取名字,别人办线下会议,咱们就直接约饭…

现在大家都在说鱼塘理论,一潭死水怎么会有鱼存活?新媒体平台也是一样,一定要活,定期举行活动才能让用户感受到,这个平台是活的,是一直在努力。一次活动没有参与,两次活动没有参与,一直做,一定会有作用。

用户

接着上面提到一直做活动就一定会有作用,其实,用户一般分为这样几类:

积极热情:基本上干什么都有他,每次都评论点赞,每次活动都参与,还主动提建议之 类…

冷静观望:低频的互动,也不取关,就是默默关注

概率用户:这种是最不可控,可能是已经关注的但是偶尔才会打开,也可能是偶遇…

同行:现在同行占比也很高的,不过这批用户,基本上可以忽略,因为他在与不在你都 要好好做。

死粉:那就是死粉

前面讲的两点,内容和活动,都是为了用户服务,我们不断的变换主题,热点追踪,更换形式都是为了尽量满足不同用户的胃口,不停的组织互动,策划活动也都是为了不停去引导那些积极分子,调动冷静观望的用户,以及尽可能大概率的捕捉到概率用户。

而这里讲到的新媒体人要擅长用户运营,其实主要还是聊天,前段时间不是有个淘宝掌柜很火?他就是利用了个性化的用户运营,在给自己的”服务”加分,制造差异化,增加传播点,提高用户粘性。无论你是逗比风骚还是满腹经纶,总之要做一个形象的人,认真做人还不行,认真不一定形象,只有形象了才能被记住。(很多同行自嘲说自己就是个陪聊的,事实如此,哈哈,这都是命啊~)

除了聊天之外,就是要学会分析和管理用户,给用户贴标签,是常用手段,便于分组,便于精准化管理和推送,偶尔做做用户调查,问答互动,以及聊天,其实都是在做用户分析和管理工作。(各位老板,你们不要以为我们新媒体人聊天就是不好好工作,其实我们就是在好好工作,哈哈哈)

推广

我承认,这个点放出来,是有点标题党的,因为大家都关心这个话题,如何增粉,如何推广,如何提高阅读数等等。

在我看来,好的内容就是在做推广,好的活动也是在做推广,陪好一个用户,其实也是在做推广,而不局限于说一定是要砸钱做什么广告才叫做推广。

由此可得,推广当然也是作为新媒体从业者必备技能了。

那引用之前写的一篇文章,推广方式呢主要有几个:

1、广告推广:就是在各大媒体上,线上线下可以触及到客户的地方进行宣传

2、大号推广:找到与自己目标用户群体吻合的大号,KOL去推广吸粉

3、粉丝社群:通过聚集起一批同类用户,提供某种服务或价值的组织

4、买粉:就不提了

5、互推:应该叫联合推广,可以通过一些活动以及内容上的联动来做,硬推效果一般

6、活动策划:活动吸粉相对来说比较良性

7、地推:比如很多定位于大学生用户的项目,地推是最简单粗暴的

(具体可以参考之前的一篇文章《别再听大号讲内容和定位了,推广干货在此》)

 

2、新媒体运营的核心思维

用户思维

我跟很多朋友分享说,我们现在从事新媒体呢也不要急于说一定要在这一两年获得怎样一个成功,回想一下,现在的大咖,是不是过去都有很多积累,有的是在传统线下的积累,有的是在PC时代的互联网上的积累,有的直接就是专业上的积累,然后结合新媒体的趋势,将过去的优势运用到了新的载体上,而已。

那我们现在从事新媒体行业最核心的是什么呢?

就是新媒体思维方式,我个人觉得是:用户思维。

其实这个词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的玄乎,很多词汇都是被炒出来的,道理其实都很简单。

哪个生意人做生意不考虑客户的感受?对吧

用户思维就是这个,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深入的分析用户的需求,结合他们的需求去设计产品、生产内容、策划活动、推广方式。

大家回想我以上讲的内容,是不是都是以用户为出发点?

你不知道你要写什么内容了,你去问用户

你不知道该策划什么样的活动,你去问用户

你不知道去哪里推广你的公众号,你去问用户

那么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时代显得用户思维这么重要呢?都是被惯出来的。

信息越来越碎片,品牌越来越淡化,产品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好…然后我们自己本身就是用户,我们也会觉得自己的感受越来越重要,选择越来越多,个性化要求越来越明显…

所以,我们把我们自己惯坏了,并且还在要求别人继续如此宠爱我们,那我们作为运营汪也好,喵也好,那么就立正稍息,列队出去跪舔吧~哈哈哈哈哈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极致、免费、快之类的各种思维,不过我想再提醒一点的就是,差异化,也就是创新,可能一开始创新能力不足,但是一定要尝试去创新,创意也都是慢慢锻炼出来的,具体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关于创意的文章)

 

3、如何组建新媒体运营团队

结合上面讲的需要做哪些事情,然后再做具体的分工,还有一些其他的工种没有介绍到,但是并非说明这些岗位和工作内容不重要,比如美工设计、技术支持等等,组建团队总的原则还是要根据公司发展的阶段来灵活调整。

首先必不可缺的一定要有一个运营者,这个运营者需要了解并部署整个新媒体运营部门的工作情况,协调公司内外部的资源。而现在大部分的情况是微信小编要承担运营规划的重任,还有一种情况是,新媒体运营人员也承担着内容、设计等各种工作。(这里并不是说谁重谁轻,只是分工还是要有偏重。)

个人建议,如果一般的小项目或者传统公司转型做移动新媒体推广,那么2.5人配置是比较理想的。

运营负责整体规划,监督并执行工作,推广以及活动策划,数据分析一并兼了

文案负责内容产出和微信平台上的设置维护,以及一些用户运营的工作也要兼了

最后的0.5指的是美工设计,一般公司都有设计,那么共用就好了

而作为一个新媒体运营负责人来说,在考虑人员安排的时候,这样想,如果招来一个人,你能给他安排满满的工作,那就招,如果你不能使其工作饱和,那么这个人就不用招。

而一些阶段性的设计工作以及技术开发工作,甚至活动策划工作,可能由于专业性比较强,但是又不用一直养着这么一个人,那么可以选择阶段性的外包,或者利用资源解决问题。

但是如果是大企业,并且尤其重视新媒体方面的项目,那么最好还是分工明确,因为新媒体工作确实是一个细致的活,很多可延展性,运营+文案+设计+策划+推广…

 

4、新媒体分哪些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媒体(纸媒、电视电台等)而言的新兴媒体,那么新媒体是不是就只是微博微信呢?相信新媒体从业者多多少少都会有这么个苦恼,比如我,很多人问我你是做什么的?我说我是做新媒体运营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新媒体是干啥的?我就说比如说微博微信,在上面做做推广之类的。然后就换来一声长长的”哦~”。

那我们来看一下到底哪些是新媒体,是不是只有微博微信呢?

微信

无疑是首选,现在的超级app,还是那句话,用户在哪里,你就在哪里。相信绝大多数的公司业务对象都可以在微信上找到。这点就不多说了,大家也都有共识。

单独讲下特点:CRM。我一直的观点就是,微信就是一个CRM,社交属性没法变,并且确实很方便交流沟通,所以,它的特点就是方便交流,管理自己的人脉。

微博

很多人说微博已死,我是不太同意这种极端的观点的,当然你如果写文章,标题肯定要这么写,要不然没人看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微博即使再走下坡路,上面的用户量也足够大,所以微博也是新媒体战场之一。

特点: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有利于做一些热点传播,事件营销,以及大范围扩散的话题推广。

另外,啰嗦一句,很多人不是在问怎么找种子用户吗?其实在微博上很容易完成,因为微博上的人群标签其实比微信的标签更加明确的,并且微信不支持对用户的模糊搜索,那么怎么找呢?

举个例子,以水果为例子,我就去微博上面搜”水果”,然后你就会看到很多做水果的账号,买过水果的,爱吃水果的人,全都出来了,然后你在筛选关注,私聊,互动…

再比如,搜索”老师”,见下图

20150805092047_760

知乎

认真的问答社区,一开始以科技类、互联网类的问答比较多,现在来说覆盖面越来越广了,那么也会有你的潜在用户在上面提问或者互动,而作为创业者,你肯定是”自认为”该领域的专业解决者,那么你就可以通过你精彩的内容去吸引到精准的用户。

豆瓣

文艺范聚集地,对内容的要求更高,软文软到不行,同行都说如果要学软文就去豆瓣吧,篇篇都是软文,哈哈哈~如果是关于电影、旅游、书等方面的,或者用户需求延展出来是有个契合点的,那么这个也是可行的。

其他的陌陌、脉脉等社交app,包括辣妈帮这种细分人群聚集平台,就不一一介绍了,还有QQ、贴吧等各种论坛,总的原则还是:用户在哪里,你就出现在哪里。

顺便回顾一下推广三步骤:

1、你的用户是谁?2、你的用户在哪里?3、你怎么吸引过来?

 

5、如何学习新媒体运营

最后一个内容了,也是很多人比较关心的,前些天,晚上我心血来潮煲了一碗鸡汤,可能有人已经喝过了,据说味道还不错,里面讲的就是如何成长为一个还算合格的新媒体运营人员,比如像我这一款。具体内容我就不重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本人朋友圈,有干货也有鸡汤,吃饱喝足,哈哈。

其实核心就是,学习,总结,交流和实操。

说句大话:你们现在这个时代比我那个时代要好很多啊,我们那时候哪有这么多培训,分享可以听。我都是花钱去听一些前辈的课,买他们的资料,买书什么的就不说了。然后利用各种时间看文章,看公众号看头条,然后也在各种群里认识各种大小咖,交流也学到很多东西,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在分享,也是总结的过程。最后就是实操,将学习到的好的坏的都可以在实操的过程中进行检验,最后得到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结尾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自助者天助。

首先还是要自己足够努力,江湖上那么多大侠,即使有再好的师傅,教你再多东西,也还是要靠自己修炼内功,勤练招式,用心体悟,才能成就一代大侠。

而写了这么多文章,做了这么多次分享,包括加我的朋友也有很多,每一个主动问问题或者交流的人,我都用心在互动,能具体解决的就具体解决,不能具体解决的至少可以探讨一下思路,提供一些建议,最其次也会建议一种解决途径。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主动,当然了,每个人的相处方式不一样,也有静静的翻看我朋友圈多日的朋友突然过来勾搭的也大有人在。

主要想强调的就是,主动才能卓越。这个时代,节奏越来越快,没有人一定记得要对谁负责,一定要帮助谁,何况萍水相逢。那么,咱就主动点呗,学到一招就会一招,想通一点是一点,反正成长的是自己,涨工资的也是打自己卡里…

所以!

主动才能卓越!

共勉之!


玩转另类微信红包:“广古封”创新O2O模式

2015年春节期间,当不少品牌都在用微信红包烧钱吸引粉丝的时候,蓝龙互动另辟蹊径,为羊城网策划透过真实的红包(利是)传播实现与粉丝线上线下的多方互动。

lishif

 

针对羊城网的粉丝均对广州本土文化抱有浓厚感兴趣的特点,蓝龙互动设计了一套名为“广古封”的利是封,以六个吉利、地道、有趣的粤语俚语为主题,并在利是封背面印上微信二维码,微信用户扫描后即可关注羊城网的微信,即可收听到由广州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少爷明介绍该粤语俚语的来源和典故。

微博440

 

既具有粤语文化的传统特色,又结合了移动互联网的最新科技,“广古封”的样品一经网上曝光,就大受广州的七零后、八零后欢迎,首批还未制造出来便已在网店预售一空。

不少明星、名人纷纷拿着“广古封”进行自拍向粉丝送祝福,而社交媒体上亦形成了风潮,吸引了广州乃至香港的众多粤语文化圈的媒体关注和报道。

媒体报道

由于“广古封”极具话题性,在整个春节假期前夕,通过网店和实体店的途径销售出了三十多万个,一次又一次地加印仍然供不应求,在广州迎春花市上甚至被炒出了百元一套的天价,有网友戏称:“利是封竟然都可以做成饥饿营销?”“广古封”在粉丝春节拜年期间不断被使用和传递,而利是封背面的二维码,更让羊城网的微信公众号仅仅在羊年春节期间,就增加了足足六万多个新粉丝。

扫描

随着腾讯进一步收紧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政策以及网友越来越精明,以往粗暴的吸粉方式已经难以奏效。“广古封”创造了一种新O2O模式,以线上推广推动线下传播,从线下传播中再次吸粉,形成了闭环,成为了今年年度微信营销的一大创新案例。

 


微信内测公众号打赏功能 内容付费背后或为版权铺路

据爆料,目前,微信正在内测公众号“打赏”功能,被打赏的公众账号作者将会获得读者的“小费”,微信团队已邀请了一批公众号参与“赞赏”功能的内测。在赞赏页面,用户可以直接选择设置好的2元、20元、50元、80元、100元和200元金额,也可以自行输入其他金额。“赞赏”付小费通过微信来支付。

其实早在去年8月,微博就开始了内测“打赏”,4个多月里已有30万人次进行过打赏。其中医疗、财经、科技行业的作者被打赏次数最多,这一功能在垂直领域的专业用户身上受到了极大欢迎。

今年微信在规范公众平台和朋友圈上可谓重拳出击,先是年初禁止红包的诱导分享行为,其次以儆效尤在“3.15”当日发布《朋友圈使用规范》的长文公告,近日又将推出公众账号“打赏”功能,无论是对生态的维护还是对原创内容的保护,微信规则的制定越来越规范。微信“打赏”对用户来说有什么价值和影响?

第一,遏制公众账号抄袭,鼓励用户创造优质内容

有人会问,“打赏”与遏制抄袭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不过这是一种很理想化的自律。好比当社会贫富不均时,统治者只要给穷人施舍一点财富,就不会出现偷盗抢掠一样。微信推出“打赏”的初衷是告诉用户,只要不抄袭,辛勤码字,读者看完觉得对他有价值,那么他就会为你的付出买单。

当然,微信的这种“人人自律”的构想也是大家所期望的,然而现实中这种持续稳定地为用户输出价值的个人少之又少。虽然不敢保证抄袭的现象会减少,但此举必定会激励更多的专业用户进行高质量的内容创作。

还记得张小龙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八大法则”吗?“20%的用户到订阅号里面去挑选内容,然后80%的用户在朋友圈里去阅读这些内容。” (即朋友圈的“二八法则”)。如今,微信的公众号已达一千多万,这一千多万中笔者估计有原创能力的不达十分之一。

众所周知,朋友圈的打开率远远是高于订阅号的打开率的。微信“打赏”的举措,不难看出,一方面可以鼓励用户创造更多的优质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朋友圈的活跃度,持续为朋友圈制造话题性和传播性。一举多得。

二、“内容为王”依旧是社交媒体变现的主要途径

同朋友圈”点赞“一样,”打赏“也可以是读者和写作者的一种良好互动方式。从“打赏”来看,“内容为王”依旧是社交媒体变现的主要途径。虽然微信在社交和订阅号的功能上承载了部分社交媒体的属性,但微信一直游离于去媒体化和聚媒体化之间。

微信不希望重蹈微博的覆辙成为舆论的重地,但又处于一种除广点通(由腾讯公司推出的效果广告系统)之外无法为媒体人提供变现的尴尬境地。“内容为王”促使的是越来越多的行业专家、知名人士通过公众账号以免费试读或按内容付费的形式让粉丝留存在公众平台上,而这些朋友圈内容的生产者将最大程度上激活用户的活跃度。

三、内容付费的背后或将为版权铺路

虽然微信多次提到要保护作者的版权,今年也确实推行了一些实质性的举措。如:首发的文章会显示原创。全文复制的,公众号顶下角会显示:文章转自xxx。随着订阅号的增长已经临近红海,微信接下来可能会筛选一批优质的公众号,扶持有影响力的媒体或自媒体。

一旦内容付费或“打赏”行为的模式建立,一些有影响力的明星、企业等就会率先选择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产品、新歌、新书等首发,或直接提供版权下载。这样不仅提高了平台的活跃度,还积攒了属于自己的粉丝群体,用户也得以沉淀。

微信已经成了移动社交的超级入口,只要在服务和交易上为用户做到最佳的体验,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选择通过首发渠道来积攒用户。如果此举可行这将是一条很长的生意链。

不管怎样,微信”打赏“对于上千万的公众账号的运营者而言是个福音,但也不乏一些争名夺利之徒,利用“打赏”招摇撞骗。

四、警惕利益驱动的“打赏”沦为“意见领袖”的敛财工具

这些年明显的一个趋势是曾经的某些微博大v,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微信大v,他们利用粉丝的崇拜心理和在行业上积累的话语权,通过各种商业活动或无节操地为自己并不认可的品牌站台,从中获得巨额利润。

随着“打赏”功能的全面普及,越来越多的为用户提供各种虚假方案、培训等个人,团体,机构形成。届时,一场争夺行业话语权的游戏又将开始。在这种情况下,警惕利益驱动的“打赏”沦为“意见领袖”的敛财工具。

如果说微信“打赏”只是为了解决自媒体的变现和提升用户的参与感,那么内容付费则象征着微信未来在内容上的商业走向。虽然微信“打赏”的步子迈得还不够大,但毕竟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互联网内容永远免费的时代或许在不久的未来该打上问号了。

消息源:钛媒体
原作者:褚伟

 

 


解密微信:首份微信数据报告

近日,企鹅智酷携手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发布首份《微信平台数据化研究报告》。报告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微信用户做了抽样数据调查,并提供微信用户基本特征、使用行为,基于微信平台的信息消费、社会服务等方面信息的全面解读。

现摘录与广告营销最相关的内容如下,供大家参考:

微信用户的基本信息

①微信的男女比例为1.8:1

②18-35岁的中青年为微信的主要用户群体,所占比例高达86.2%

③越来越多微信用户开始通过移动网络上网,每月数据流量超过100M的用户突破80%

微信的社交影响

①微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平均每天打开微信10次以上的用户达到55.2%

②62.7%的微信用户的好友超过50人

微信对信息消费的影响

①近一年,微信直接带动的信息消费规模已经达到952亿元,相当于2013年中国信息消费总规模的4.24%

②微信成为近三成用户手机上网使用流量最多的应用,用户用在微信上的流量为所有应用中的最高,远远高于邮件、视频、音乐等流行服务

微信对娱乐生活消费的影响

①微信直接带动的生活消费规模已经达到110亿元。其中娱乐消费时生活消费的最大支出,它的规模为58.91亿元

②在微信打车用户中,每月消费100元左右的用户占比达到34.3%

 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

①近八成微信用户关注了公众账号。企业和媒体的公众账号是用户主要关注的对象,它们的占比达到73.4%

②用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资讯、方便生活和学习知识。其中获取资讯为微信公众账号最主要的用途,它的比例高达41.4%

③在开通账号的企业或机构中,已有53%的账号对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或开发高级功能投入了资金

20150128143203_7967

20150128143204_3123

20150128143204_5311

20150128143204_8436

20150128143205_2342

20150128143218_4842

20150128143219_1092

20150128143219_3748

20150128143219_7811

20150128143220_1248

20150128143220_5623

20150128143220_8436

20150128143221_1717

20150128143221_6248

20150128143222_0623

20150128143222_3748

20150128143222_9373

20150128143238_1561

20150128143238_6405

20150128143239_2030

20150128143239_7498

20150128143240_2655

20150128143240_8280

20150128143241_2967

20150128143241_7342

20150128143242_2655

20150128143242_5311

20150128143242_9686

20150128143243_5936

20150128143303_68731

20150128143305_5155

20150128143306_8123

20150128143307_4842

20150128143308_3748

20150128143309_3592

20150128143310_0311

20150128143310_9217

20150128143311_5936

20150128143311_9530

消息源:SocialBeta
图片数据:企鹅智酷 (微信号:biznext)


微信朋友圈广告将至,一块优质金矿正待开采

1月6日上午,行业的多个微信群里突然传出了微信朋友圈广告即将上线的声音,紧接着有一位曾在腾讯人力资源部任职的Tomzhang发表了《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腾讯尚未开采的百亿金矿》一文相继被各大网站转载,腾讯股票连续两天大涨,7日上午更是在开市前传出大手交易,高盛也再次给出腾讯“买入”评级,目标价146港元,看起来市场正在提前,也有计划地释放朋友圈广告带来的利好消息。

事实上,朋友圈在2015年初发布广告早就不是什么秘密,这也是在腾讯11月发布了近似史上最差季报后股票依然坚挺的原因。因为在同期腾讯的销售团队正不遗余力地去向各大4A公司及广告主推销微信朋友圈广告。在广告界,一块最优质的金矿正待开采,而各大品牌广告主都想成为第一支抢滩登陆的部队,这可能会在未来一年内都会成为广告界的谈资:“某某某投了微信朋友圈上的第一个广告”,贼有面子。

当然,微信为了广告能符合自己的品牌形象,也避免用户的反感,第一批登陆朋友圈的广告会非常严格,至少得是宝马奔驰三星星巴克这种水平,如果有苹果特斯拉就更好了,而伊利蒙牛京东看起来形象都还不够好。我也听到有一位国内知名品牌广告主抱怨过,自己在腾讯每年投几千万,但投朋友圈广告却还要排队,再或者直接被拒绝掉了,理由是“老板觉得你们的品牌不够上流”。

不知道这个老板是不是张小龙,但至少目前,朋友圈广告还是微信团队在主导的,从一个最终确定可以投放的4A公司了解到,“朋友圈广告的定价很高,说是微信团队定的,按照CPM的形式售卖”,那价格高到什么程度?“刊例价是三位数”,这是什么概念,广告展示还不到十次曝光也不管有没有点击广告主就要付出一块钱,这个水准已经远远超过Facebook的广告定价。

关于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形式此前有很多猜想,但无论如何不会和Facebook的信息流广告差距太大,毕竟,此前腾讯在QQ、Qzone上的信息流广告已经大获成功,在朋友圈时间轴里插入,插入到第二屏或者第三屏,每天限制一定的曝光量,每人每天看到1~2次,大抵就是如此了,如果做得再绝一点,这个广告还要支持分享,微信可以依靠分享带来的曝光再收一笔钱。

听起来简直是笔一本万利的买卖,腾讯股价不要说146,飙升到196都有可能,是这样么?相反,对此还是应该有些谨慎的乐观,大家都知道朋友圈广告要来了,朋友圈广告是个宝藏,朋友圈广告谁都想上,但是广告主并不是不计回报的付出,如果真是100多元的CPM,再收分享、互动的费用,能承受这个价格的买家还是有限的,而且,在投放一次后是否有持续投放,或者签框架协议,固定预算的动力都是存疑的。朋友圈广告一定看起来很美,但更难的是,最终写入腾讯财报中,整季度整年度的收入能做到什么水平。

这未尝不是一种多虑,毕竟微信公众号广告是一个前车之鉴,在初期的风风火火下,很多前赴后继的尝试者,但基本都被广告成本吓退了,5块钱买一个粉丝,对于还缺少特别有效盈利转化途径的公众号来说,根本不能算是一桩合理的生意,除了类似“一条”这样冲高阅读量赚一笔投资的投机者以外,真心想做好这个平台的广告主都望而却步,洗了一轮下来,还有多少人对这个推广形式寄予厚望呢?据悉微信广告上日活跃的公众号广告主已经不足100家,如果不是应用下载撑着这个业务,也就基本结束了。于是很让人担心微信团队对自己广告平台的预期过高,继续涸泽而渔。高溢价的CPM广告只能做一波,尤其是优质品牌广告主,他们的数量更少,耐心也更有限,一旦形成这个价格太不值的口碑,就很难挽回了。

作为初生的广告平台,不先养好广告主和生态,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提价,反而期望一出手就放卫星,这种心态我是很难认同的。

朋友圈广告若真的能支撑起腾讯的股价,务必要有成熟的广告主服务体系,有完善系统和多样化的广告主形态,如同Facebook一样,品牌、本地服务、APP广告主注入,并能带给广告主确实的回报:打造围绕腾讯移动社交平台的程序化购买能力,顺应行业和市场的趋势;同时引入应用宝的APP广告主资源;通过LBS能力拓展本地服务,精耕细作……

春晚的朋友等十八般武艺,也不过简单直接满地撒钱的一场秀。

消息源:虎嗅网
原作者:Northfish


微信公众号欲出新招,内测公众账号评论功能

微信近日在部分公众账号中添加评论功能,目前该功能仍在内测阶段,整体上线时间未确定。拥有该权限的公众账号,运营者可对单篇文章进行关闭或开启评论功能,并可将用户发表的评论添加进入精选评论后公开显示。

20141219160601_1607

12月19日,微信近日在部分公众账号中添加评论功能,目前该功能仍在内测阶段,整体上线时间未确定。
“骑行西藏”是此次参与评论内测的公众账号之一,用户点击该账号的最新文章,已经可以看到显示在文章最下方的评论区。点击“写评论”按钮,页面跳转到评论发表框,并以个人微信公众账号的名称发表评论。根据提示,用户发表的评论由公众账号筛选后,才能对所有人显示出来。

此前用户若想对公众账号内的文章发表观点,只能以发表对话消息的方式提交。内测中的评论功能,除了方便用户反馈观点,提升互动性,也有助于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

据了解,目前该评论功能仅针对部分媒体账号开通,进入内测名单中的账号除了骑行西藏,还包括南方周末、广州日报、企鹅智酷等。拥有该权限的公众账号,运营者可对单篇文章进行关闭或开启评论功能,并可将用户发表的评论添加进入精选评论后公开显示。

微信公众账号添加评论功能,将是继7月上线阅读数和点赞功能后的重要功能升级。微信内部人士称,将根据内测结果来决定最终的上线计划。

微信此举会有什么影响呢?

先来说说好处。首先,微信开通评论功能最直接的影响是有利于粉丝增长。在没有评论之前,公众号需要想方设法博得关注,但评论功能增加后,用户必须关注才能发表评论,表达欲会驱使很多用户去关注优质的公众号。

其次微信公众帐号增加评论功能,表面去看,有移动端重走博客路的意思,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用户的互动和粘性。各种神回复和神评论一直是中国网民读新闻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互动性较强的公众账号,其价值可想而知。

中国最大的自媒体联盟微媒体联盟总经理刘敏华表示,“微信开通评论功能有助于形成社群经济。但是社群经济形成的前提是得有社群,而目前微信公众号的读者相互并不能沟通,此次微信增添的评论功能,将成为开启受众之间交互的纽带和桥梁。”

不得不提的是,微信对于灌水、恶意评论等滋扰用户的事情也是有准备的。僵尸粉和小广告一向是评论区的顽疾,大大影响了用户体验。而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默认是不开启评论的,发布之前选择开启评论才能评论。而且运营者可以选择精选评论,公众帐号文章只显示被运营者放入精选的评论,所以在用户体验方面,微信考虑还算周到。

那问题方面呢?

紧接上文,对评论可管理纵然可提高用户体验,但是这也加大了公号对运营者尤其是自媒体的要求。相比原创能力,微信的运营能力或将更为重要。如果还能显示公号运营者的回复,对运营能力的要求就更上一个台阶了。

此外,对于微电商来说,将面临更多挑战。设想,之前如果订阅者购买产品被坑,也不能发个差评以示“报复”,现在,或将出现一个场景:一个差评的确会影响其他用户的判断。这无疑是对运营能力提出了巨大考验。